(一)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建立重大项目支撑体系。继续实施项目年建设,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建立产业发展、改善民生、资源环境等项目支撑体系,推进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的150个大项目建设,着力抓好百万辆汽车、双千辆轨道客车、伊通河改造等20个重点工程。
建立重大项目储备体系。围绕国家和省实施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长吉图”战略、长吉一体化战略,着力实施“2132”项目储备工程,谋划一批上升到省和国家的层面的重点项目。
建立重大项目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积极培育和打造我市融资平台,不断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建立重大项目推进体系。构建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继续实施大项目领导包保推进制度,完善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强化行业和区域联动机制,形成项目推进合力。
(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拓宽农村消费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保持投资规模适度增长,着力扩大内需。
大力优化消费环境。积极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推动消费模式向信用支持型转变。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确保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完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创建优质的消费环境。
努力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培育假日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时尚消费热点,落实好家电下乡、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和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政策,加快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和城市社区商业服务网络。
(三)健全公共政策体系
优化政府资金投向。按照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支出范围,财政资金优先向新农村建设、公共卫生、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倾斜。
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制定和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促进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落实富民税收优惠政策。
强化产业政策引导。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制定针对建设支柱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的扶持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依法建立健全地方法制法规,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提高立法工作透明度和群众民主参与程度,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改和废止制度。
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强化普法教育,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矛盾,加强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核和测试,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增强对全社会的普法宣传力度。
完善依法行政机制。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分开,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晰政府职能和各部门职责,杜绝推诿扯皮,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五)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规划的任务分解。进一步健全责任制,总体规划由市政府组织实施。围绕总体规划的延伸和细化,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由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确保规划如期实现。组织好规划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规划的目标落实。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总体规划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中,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切实抓好落实,并及时报告进展情况。
规划的考核监督。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进展情况,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由规划主管部门监督实施。
规划的调整修订。本规划纲要经批准后组织实施。规划实施期间由于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等特殊原因确需调整时,进行必要的修订,按有关程序报请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