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改革>发展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之十一(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2-03-25 10:22:01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到2015年,建成比较完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达到15%。
(一)探索要素市场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要素市场。培育建立金融、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健全组织提升功能,促进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发展地区性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健全区域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土地市场,促进土地有序流转。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形成全市统一联网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现代技术市场体系,提高创新成果对要素资源的支撑能力。发展和健全人才市场,将长春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
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反映资源要素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产权边界明晰的市场主体。探索发电权交易以及跨区送电管理体制改革,适时建立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天然气和成品油价格改革措施。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完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市场调节作用。
  着力规范要素市场秩序。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社会中介信用和个人信用等为重点,积极推进“信用长春”建设。加快建立信用记录、信用评估、信用公示、信用警示制度,健全信用缺失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职能,加大市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释放微观经济主体活力。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限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积极推进具备条件企业上市。
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开创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经营高效模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建立公益性和竞争性国有企业分类管理体系,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
继续推进大集体改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积极争取提高中央财政经济补偿金补助比例,落实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支付改制成本的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大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试点。
(三)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许可权制度、重大行政许可决策备案制度、行政许可决定公示制度、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等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加强政府服务体系建设,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着力规范行政行为,继续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行网上审批制度。推进权力公开透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促进科学发展观的绩效考评体系,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制度。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探索公共财政向公共事业和民生工程倾斜的保障体系。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投资决策、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探索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方面改革。
(四)建立对外开放平台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推进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开发区辐射和带动功能,着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以大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合作。
构建对外开放载体。围绕重点产业,全力搭建以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主的对外开放载体,引进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配套项目、合作项目,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
打通对外贸易通道。围绕“长吉图”开放战略和内陆港建设,新开通 3个出海(出港)通道。依托“长吉图”战略打通长春至图们江经朝鲜出海通道;依托图乌铁路打通长春至蒙古内陆通道;依托长珲高速打通长春至海参崴等俄罗斯边疆近海地区内陆通道。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着力突出招商重点。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条的延伸,紧盯世界500强,紧盯央企,紧盯大的民企,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发达区域进行招商,拓展合作深度,提高引资成功率。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大型推介、叩门招商、展会招商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加大中介招商、网上招商和园区招商的力度。
大力改善招商环境。延长“外商投资企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全力打造“服务高地”、“政策洼地”和“投资宝地”,积极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继续开展“全市招商引资九个月攻坚行动”。精心策划和组织好境内外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借助东博会、厦洽会等重大展会,为企业搭建项目对接平台。
(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总量。提高一汽、轨道客车、大成、皓月等重点企业进出口规模,支持其他大型企业做大进出口贸易,扶持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到2015年,全市进出口企业发展到1000户。
继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促进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机电、医药等出口;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支持出口大户与配套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增强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
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鼓励和帮助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扩大经营,扩展市场。
国务院客户端国务院客户端 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政府 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

价格监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