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拉长补短”、“抓大活小”,突出自主创新,培育壮大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延伸、拉长、提升汽车、轨道客车、玉米化工、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等产业链条,增加科技含量,开发终端产品,建立多业支撑、品牌闻名、集约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0亿元。
(一)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
依托一汽集团,调整产品结构,打造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属地生产各类汽车达到300万辆左右,其中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100万辆;提高汽车产业地方配套率,汽车属地配套所占比重达到50%,构建国内最强、世界先进的汽车研发平台和零部件研制体系,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打造长春国际汽车城。到2015年,汽车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
——汽车整车。以经济、实用、舒适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乘用车、商用车和特种车,实现300万辆汽车整车扩能,到2015年产值达55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以研制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力争到2015年实现20万辆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基地。
——汽车零部件。以汽车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化为突破口,重点发展底盘、变速箱、发动机、汽车电子系统等模块体系建设,力争到2015年汽车零部件企业突破700家,产值达到1500亿元,为属地主机厂配套率达50%,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0家,建成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
(二)建设世界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延伸产业链,重点建设玉米等十大加工体系,培育第二个双千亿元级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玉米化工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打造绿色食品城。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000亿元。
——玉米深加工系列。以提高玉米深加工和玉米秸秆加工科技含量为突破口,依托大成集团,重点发展淀粉糖、结晶糖、化工醇、赖氨酸、有机酸等新型化工原料,带动精细化工等下游产品发展,着力打造玉米加工产业园。到2015年,形成200万吨化工醇生产能力,产值达1200亿元。
——畜牧产品深加工系列。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为突破口,依托皓月、德大、华正等企业,着力建设皓月特色产业园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肉鸡、肉牛、生猪、兔、鹅、鹿等畜牧产品屠宰和深加工。到2015年,形成150万头肉牛加工、1000万头生猪、4亿只肉鸡加工能力,建成全国知名的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产值达650亿元。
——粮食、蔬菜、饮品加工系列。以有机、绿色、环保、品牌、精深为突破口,重点开发精制大米、鲜净蔬菜、奶制品、优质酒水、饮料等产品。到2015年,新创全国知名品牌10个,产值达150亿元。
(三)建设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
依托北车集团长客股份公司和长客装备公司,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加大轨道客车研发力度,确保领先优势,稳定市场占有率,建成世界级双千辆轨道客车生产和研发基地。到2015年,轨道客车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形成轨道客车产业集群。
——整车。以提升高速动车、城轨客车研发技术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高速铁路客车、电气化铁路客车、新型地铁客车、城市轨道客车、出口专用客车,形成1500辆高速动车组、3000辆城轨客车生产能力,巩固整车研发和生产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零部件及检修服务。以提高动车、客车本地配套能力为突破口,重点研发客车转向及传动系统、制动及连接系统、安全及电子系统、牵引及动力系统,实现车体、座椅、电子配件等产品本地化配套。增强轨道客车维修保养等服务能力,建设国家级轨道客车维修基地。
(四)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以推动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为目标,着力发展以光电信息、生物和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口径产值力争达到4000亿元。
——光电信息产业。以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光电子、汽车电子、软件和动漫产业,逐步打造并形成光显示产业链、激光制造和加工产业链、光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和汽车电子产业群。到2015年,培育光电信息企业突破1000户,龙头企业达到5户,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光电信息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生物和医药产业。以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农业。到2015年,建成东北地区生物技术研发的源头和中心,国家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和科技兴贸创新(医药)基地。生物和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医药产业产值400亿),保持生物医药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建成2个国家级生物产业研发中心,新开发10个左右全国名牌产品;培育10户以上十亿元级企业。
——先进制造业。依托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基础,重点发展大型成套装备制造、共性基础配套设备、专用机械装备、高端装备制造、农机成套装备制造等,引进行业龙头,着力打造光机电一体化的先进制造企业集群。到2015年,在省内率先建成新型装备工业体系,先进装备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新能源产业。大力支持太阳能导电玻璃、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智能电网、地源热泵、储能电池等的发展;积极发展风电装备,加强与国内风电装备龙头企业合作,构筑风电装备产业链;到2015年,把长春建设成我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产值达300亿元。
——新材料产业。提高碳纤维应用范围,积极推进碳纤维、稀土镁合金在汽车、轨道车辆上的应用,着力开发以植物资源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的高分子全降解材料,大力发展纳米碳酸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研发生产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打造亚泰成为东北水泥企业龙头。到2015年,力争培育20户以上亿元级企业,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