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 力争达到200件以上
背景分析
基础情况:
我市科技研发基础力量雄厚,拥有吉林大学等全日制高等院校26所,中科院物理所等独立科研机构9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科学家与工程师5.1万人,直接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人员2.5万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较快发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递增25%。开发区载体建设日趋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市创新驱动的先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支撑。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有力的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政策支撑体系。
问题梳理:
目前我市产学研结合还不够紧密,企业尚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一些体制与机制障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少大的龙头企业,在以技术链延长产业链,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上还有明显差距。全社会科技投入仍然偏低,区域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
着力提高创新驱动的核心战略性作用,提高科技进步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作用。
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具体目标:
未来5年,我市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以上。
实现路径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研发平台建设能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2015年,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力争达到200件以上。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建立“政府、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科研院所、开发区”四位一体创新驱动战略联盟,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多元科技投入体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作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支撑能力,着力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到2015年,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5%。
切实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围绕汽车、玉米化工、轨道客车等优势产业打造产业人才高地,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施“五大人才工程”,推动“长吉图”人才一体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