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改革>发展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绿色宜居篇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1-05-13 14:35:38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确保500万人、100万辆车出行通畅
  《纲要》在城市建设部分,提出打造交通顺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北方绿色宜居城市,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既顺应春城人民新期待,又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实现路径
  建设成就:过去5年,城市基本框架已拉开,三城两区建设启动实施,建成区面积增加到350平方公里,年均增加近12平方公里,先后组建成立汽车产业开发区和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轻轨一二期、四环路、大连陆路干港、亚泰大街改造等150项城建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发电能力达到215亿千瓦时,污水处理能力增长1.1倍,城市综合气化率和热化率分别达到98%和80%。17个公园、600多块绿地完成新建改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6平方米;15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变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居住区。
  问题梳理:水、电、气、热供给能力还不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交通压力持续增加,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监管还不到位,城市管理机制还有待于完善。
  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打造交通顺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北方绿色宜居城市。
  分解目标:
  城镇化方面,城镇化率达到60%,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50平方公里。承载能力方面,日供水能力达到180万立方米;城市热化率达85%;综合气化率达到98%;公共交通分担率提高10个百分点。环境建设方面,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累计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国家和省下达任务;森林蓄积量达到2800万立方米;空气净化、城市绿化、水系美化任务基本完成。
  实现路径
  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科学规划城市总体布局,着力形成多中心、多组团、敞开式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引导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发展。
  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构建“四环五纵六横八放射”的交通主干路和快速路网,提高次干路和支路密度,加快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建设,确保500万城市人口和100万城市车辆出行通畅。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远近结合、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城乡规划,提高能源保障水平,破解生产生活要素瓶颈制约,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打造绿色生态体系:
  按照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小区绿地化、水系洁净化的要求,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进森林城建设。
  推进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坚持把综合整治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实施城市建设十大重点工程:
  地铁一号和二号线建设工程、城市立体交通建设工程、西客站交通枢纽建设工程、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城市湿地恢复和建设工程、城市要素保障工程、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工程、“暖房子”建设工程、“数字长春”工程、莲花山生态区建设工程。
  富民工程篇——
  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纲要》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努力使我市成为全省“民生改善的排头兵”,并把“富民工程”和社会事业作为并列的两个章节分别表述,体现了富民惠民在我市未来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是与以往规划相比的显著特点之一。
  背景分析
  民生基础:
  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生大会,出台一个民生行动计划,为老百姓办好100件左右民生实事。42万城镇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5年累计开发城镇就业岗位61万个。职工最低工资、社会平均工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分别提高60.8%、89.3%、74.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065元增加到179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180元增加到6050元。养老、事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参保人数分别增加62.4%、84.2%、90%、203.6%和74.6%,城乡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低保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扩展到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救助体系基本形成。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泥草房改造,帮助84万城乡低收入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增加了家庭财产。
  问题梳理:
  群众收入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
  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分解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年均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50万人;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实现路径发展民营经济:
  抓大活小,加大政策支持、产业引导和社会服务力度。鼓励全民自主创业,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加快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扩大社会就业:
  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增加公益岗位规模,加强创业就业培训。
  增加居民收入:
  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努力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健全社会保障:
  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和新农合参保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实现全覆盖。
  实现医疗、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扩大医疗保险门诊大病范围,逐步提高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适当提高分类施保补助水平。  
国务院客户端国务院客户端 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政府 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

价格监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