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打造就业与经济发展“吉林模式”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07-05-14 09:16:00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情系民生,就业为本。近年来,我省创造性地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在不断完善就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内外并举,着力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打造了推动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吉林模式”,保持了全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2006年,全省共创造城镇就业岗位57.6万个,城镇新增就业45.2万人。
作为老工业基地,我省下岗人员最多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多,就业压力较大。为此,我省强化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28个相关部门参加的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优势,并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同时,根据国家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出台配套文件,结合实际,对政策扶持对象、小额担保贷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困难就业对象范围等进行了拓展。据统计,几年来全省累计发放贷款6.1亿元,享受小额贷款人员达到3.12万人,直接带动10.1万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建立就业援助机制,积极促进弱势群体就业,使全省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充满了温馨。48岁的吴利光,住在长春市南关区庆利社区。2003年企业破产后,她靠卖鱼维持生计,后来得了风湿病和糖尿病,生意做不了。2006年,她所在的社区为她安排了小区保洁这一公益性岗位,给困境中的吴利光带来了希望。还有很多像吴利光这样的就业困难人员,走上了公益性岗位。政府有计划地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是我省劳动保障部门的创举。2006年,新开发利用公益性岗位3.74万个,安置就业困难对象3.16万人。
劳务输出促进了就业,带来了财富。2006年全省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275.82亿元,人均收入7687元。省内就业、省外就业和境外就业,成为全省扩大就业的三大渠道,我省就业工作开始呈现内外并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