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东北文博会:三省102个重点参展项目被推介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05-08-22 15:00:00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吉林省在会上推出了3个重点推荐项目:省歌舞剧院的大型舞剧《关东女人》、长春杂技院和长春评剧院合排的杂技故事剧《花木兰》以及长春光明艺术学校创办的“北京兴华大学古筝艺术学院”与全国群众艺术馆(站)合办古筝艺术中心等项目。同时,还有3个达成合作协议的项目双方举行了签约仪式,它们是伪满皇宫博物院与辽宁省博物院联合举办“溥仪散失珠宝及清宫帝后生活用品展览”、北方三省五市(东方大剧院、辽宁大剧院、哈尔滨大剧院、北京天桥剧场、营口剧院)成立剧场联盟以及长春和平大戏院与吉林电视台合作的签约等。这些重点推介项目和签约项目作为我省此次参展的初步成果,显示了我省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实力和优势。
市场要精品《关东女人》是我省今年打造的一部舞剧精品。推介会上,省歌舞剧院歌舞团艺术总监李志祥介绍和展示了此剧的风格和内容,并表达了寻求投资,开拓演出市场的意愿。
对于《关东女人》的市场前景,李志祥充满了信心,他说《关东女人》已具备了闯市场的水平和实力。首先,从剧本上讲,《关东女人》表现了清末民初闯关东的一名女子一生的坎坷经历,展示了浓郁的东北风格;其次,该剧演出阵容强大,由我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王小燕担任主演,全国顶级舞蹈编导、作曲、编剧、舞美设计等名家加盟。“我们还打算从北京请来专家前来对其进行指点,并且在增强地域特色、技术含量等方面加大力度,不仅要把《关东女人》整部剧打造成可看性强、互动性强、卖点多的艺术精品,而且让其每个段落都会闪闪发光。只有真正的精品,观众才会买账。”李志祥说。
此次,伪满皇宫博物院与辽宁省博物馆签订了联合举办“溥仪散失珠宝及清宫帝后生活用品展览”协议,对这项合作,该院李立夫院长解释说,伪皇宫作为溥仪生活过的地方,是展示溥仪生平的重要文物遗址。但溥仪也有大量珠宝散失了,现被国内3家机构收藏,即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拥有的文物包括溥仪用过的玉玺(大印)二十几枚,同时还有一些古代名人书画,都具有相当的价值。
能让溥仪及清宫帝后生活用品回到伪皇宫展出,对两家文物单位来讲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相互补充的作用,而这样的展览也是伪皇宫近年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所采取的举措之一。李立夫院长说,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伪皇宫将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各博物馆的交流。目前他们正在开辟一个约1000平方米的展厅,用于专门举办从省外引进来的各类特色展览。
民营资本获益匪浅本次项目推介会上,来自我省的两家民营文化企业光明艺术学校与和平大戏院备感喜悦,与其他文化事业单位略有不同,他们此次不但收获很大,而且别有一番体会。
长春光明艺术学校是一家民办学校,其投资创办的北京兴华大学袁莎古筝艺术学院与全国各市、县(州)艺术馆联合建立古筝艺术中心的项目是我省此次推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弘扬和普及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古筝人才。在此次展会上,他们不但全面地展示、宣传了自己,而且与前来参展的一些艺术馆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袁莎古筝艺术学院的总监王光明介绍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对民营资本的重视和扶持。这为民营文化资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家不但出台了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而且各文化主管部门也主动与民营资本合作。此次他们与各地艺术馆合作创办古筝艺术中心,就是一种将政府公益文化事业单位与民营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全新模式,这种模式将为其他省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成功的示范,也将为发展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和平大戏院此次与吉林电视台签约合拍38集电视系列片《日出日落》。他们对参展的成果也相当满意:不但销售了千余盘二人转光碟,而且近距离地接触了二人转观众,进行了市场调查,还与沈阳、营口等一些演出机构达成了初步演出意向。(吉林日报)
文博会给沈阳带来了什么?
首届东北文博会办得轰轰烈烈,它到底给沈阳带来了什么?9月26日,记者从各个采访对象那里,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强烈感受:文博会带给沈阳人的,是一种观念的变革———文化不仅中看还中用,是让人高兴的事儿,更重要的是,这个让人高兴的事儿还能赚大钱!
明白一个道理:文化也是个大产业
沈阳市版权局张伟光局长说,以前,我们提到文化,多强调文化事业,但是通过这次文博会,让沈阳人对文化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文化与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提高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此次文博会最大的收获,不是推介了多少项目、实现了多少交易额,而是通过展会,让文化产业的概念在沈阳深入人心。
沈阳京剧院副院长阎成波认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何开发和利用东北独特、丰厚的文化资源,使之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和财富,特别是如何激活东北的存量文化资源,让沈阳从文化资源大市成为文化产业大市,是首届东北文博会带来的一个大课题。
打造一个平台:下届文博会还在沈阳办
沈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廷瑞认为,沈阳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大势所趋。他说:“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是振兴文化产业的契机。如何抓住这个机会,成了东三省共同研究的问题,沈阳市是综合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打造‘先进文化城市’也是沈阳市的目标。”
王廷瑞认为,沈阳乃至东北丰富的文化资源、东北各市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致认识,是促成首届东北文博会的重要因素。他透露,目前,组委会已经基本敲定,第二届东北文博会仍将在沈阳举办。
留下一个课题:什么是沈阳的文化品牌
沈阳京剧院副院长阎成波认为,首届东北文博会办得很成功,因为它汇聚了文化创意概念,拉动了文化领域投资,深化了文化产业研究,刺激了文化市场消费。他建议,下届文博会还要在促进文化产品出口上多下功夫,让文博会同时成为东北文化产品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另外,文化产业需要信息、项目、人才、产品、资本和技术的支持,沈阳发展文化产业,要和资本市场尽快结合。
此外,文化产业也需要“王牌军”,沈阳要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不断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名牌文化产品,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赢来两个机会:深圳、昆明发出邀请
首届东北文博会,吸引了深圳文博会、昆明文博会前来“取经”,并向沈阳和东北的文化产业界发出参展邀请。云南省文化产业博览会组委会的汪俊告诉记者,“我们昆明将在12月8日至11日举办首届中国西部(昆明)文化产业博览会,所以,得知沈阳正在举办,就迅速来‘取经’了。”
汪俊说,东北有太多高水平的文化企业了,东北二人转等地区文化太有魅力了。为此,云南省文化产业博览会组委会表示,将向东北文博会里高水平的企业发出邀请,并给予非常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云南文博会特别看好本山传媒集团,汪俊说:“如果本山传媒公司来,我们将免费提供展位。” (沈阳日报)
辽宁欲引72亿烹制“文化套餐”
昨日的2005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项目推介会上,辽宁共推出了52个文化项目,其中沈阳推介25个项目,欲引入的投资总额分别是72亿元和38亿元。项目推介会是此次文博会的主体活动之一,东三省共推出102个文化项目,总投资额达80亿元人民币。
昨日,11个项目找到了“婆家”,投资额达1.2亿元。
浑河岸边欲建音乐厅
如果浑河南岸建起一座现代化的音乐厅,沈阳将告别没有音乐厅的历史。沈阳市表示,可以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打造一个音乐殿堂。按照设计,音乐厅将分为交响音乐厅、表演厅、多功能厅、电影厅等,交响音乐厅将是主打的品牌。整个音乐厅的面积在1万平方米。音乐厅预计总投资1200万美元。
新乐有意打原始牌
这个文化园的特殊在于:不出沈阳城,人们就可以来到原始村落,在草房子旁边感受沈阳古老的文明。按照沈阳市的规划,以现在的新乐遗址为中心,将北运河包括在内,25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将重现原始自然风光、原始村落、古人打猎等。预计这一项目需要9亿元人民币。
北市想重建大戏院
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位于和平区北市场的大戏院一直在筹备中,在大戏院的原址,有关部门计划建一座崭新的沈阳大戏院。占地1万平方米的大戏院将包括剧场、影院、酒吧等,预计投资总额在48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