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财政收入实现同步增长。 GDP
到2010年,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由38.8%提高到44%
到2010年,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由28%提高到55%
《纲要》开篇在总结分析“十一五”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的基础上,重点谋划、制订了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原则和主要目标,为我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数据见证“十一五”
“3369.7”:过去的五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翻番, 2010年GDP达到3369.7亿元,是2005年的2倍;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近万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56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7.3:52.5:40.2”:到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7.3:52.5:40.2;汽车、农产品加工等六大重点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9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由38.8%提高到44%;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由28%提高到55%,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350”:2010年全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到350平方公里,三城两区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轻轨一期、二期、四环路、亚泰大街改造等城建重点工程顺利完成;水、电、气、热等资源要素供给能力显著提高;“蓝天”“碧水”“绿化”“安静”等生态环境工程稳步实施,绿色宜居城市基本成型。
“100”:每年坚持为老百姓办好100件左右民生实事,努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和8%;五年累计开发城镇就业岗位61万个;为80万人改善住房条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率达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和谐长春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50”: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外商在长投资企业超过3700户;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8%;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
地区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面临机遇:国际方面,金融危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长春承接先进地区制造业转移的机会明显增多。国内方面,国家全面实施第二轮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政策,“长吉图”战略全面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将长春定位为吉林省重点开发区域。长春自身,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三化统筹”发展进入加速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空间巨大;服务业迎来转型升级战略机遇期。
总体思路:坚持一个主题,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贯穿一条主线,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握两个关键,即发展和民生;抓住四个重点,即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建好城市、促进和谐;做到五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统筹”;坚定不移地落实“三动”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服务业双拉动;坚定不移地加快“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推动富民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建设繁荣长春、和谐长春、开放长春、美丽长春,努力使我市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领头羊、民生改善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的首善区。
主要目标:在总体目标上,要实现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富民工程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完成。在具体目标上,经济发展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财政收入实现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都在15%以上。结构调整方面,三次产业比重达到5:52:43,居民消费率累计增长2.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50%,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0%。城乡建设方面,城镇化率达到60%,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50平方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180万立方米,城市热化率达85%,综合气化率达到98%;公共交通分担率提高10个百分点。富民惠民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年均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