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唯改革创新者胜。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终立足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站在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时代大背景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驱动,通过“高端发展、创新发展、集聚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的路径,逐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课题组对净月高新开发区“以现代服务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分享成功经验。
一、打高端发展牌,提高行业整体发展质级
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指出:“要把净月高新开发区打造成长春发展新的增长极,立足于城市高端、产业高端,来谋划产业定位,支持长春整个综合实力的提升。”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净月高新开发区)充分把握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兼顾城市功能需求,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在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金融服务规模持续扩大,凸显带动效应。金融服务是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完善和补充,也是助推实体经济平稳转型的最重要驱动力。净月高新开发区紧盯金融这个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积极引入关联产业资源,加快推动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至今已经集聚东北证券、中发金控、吉林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300余家,服务省内外企业上万家,初步形成了以净月金融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支撑力量。
净月高新开发区还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以东北亚总部经济园区为主体,已经吸引一汽金融总部、一汽进出口总部、沃尔玛吉林总部、江西泰豪区域总部、吉林森工金融总部、吉视传媒总部、省烟草总部等高端总部入驻。未来,这里将成为吉林省首个千亿级总部经济集群,成为长春最具活力的、最具特色的高端服务业产业“聚集地”。
软件信息工程招大引强,放大辐射效应。美国径点、澳大利亚英可思、日本恩梯梯、韩国爱施福等跨国软件企业先后入驻净月高新开发区,并在北京、上海、沈阳、深圳等多个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服务半径不断延伸拓展,构建了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多领域服务外包平台,为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注入了强劲动力,释放了源头活水。
2017年8月15日,工信部公布了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净月高新开发区的启明信息成为东北唯一的试点企业,将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化方面进行探索示范,未来在打造“智能净月”的过程中,要着力构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示范应用与测试体验的示范区,实现汽车与旅游、生态、物流、交通的紧密结合。
文化创意产业培育龙头,彰显示范效应。净月高新开发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宇平工艺的“宇平人形”“航海模型”“彩绘花鸟”等上千种特色产品远销27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超千万美元;知和动漫产业园拥有动漫设计制作团队近1500人,年产动画片5万分钟,自投入运营后吸引了加拿大普菲达国际公司、韩国KDC集团等31家国内外知名动漫企业入驻;同时,区内集聚了吉广传媒集团、众和天下、海锐文化等50家广告创意企业,年营业总收入超10亿元。“十三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有望成长为净月高新开发区新的百亿级支柱产业,成为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金钥匙”。
调研启示之一: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不少国内外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成本洼地”,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再走发展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路径。在后危机时代,任何产业和城市想要持续健康发展,都必须进入内生增长的高端化、国际化发展轨道,必须从全局、长远的视角, 统筹考虑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各类产业之间的联系, 其本质就是提升产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与层次, 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占据产业链的核心部位, 最终提升产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二、打创新发展牌,提升服务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吉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净月高新开发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破解制约瓶颈,集聚创新资源,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使创新成为净月高新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鲜明路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凸显的是净月高新开发区创新务实的发展理念。
探索创新模式,向体制机制要活力。净月高新开发区积极探索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围绕支持招大引强、做大做强、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支持金融业发展、支持楼宇经济发展、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以“1+N”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政策。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理念,围绕准入、放权、让利、服务,加快“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改革。认真梳理全区523个审批事项,让“只跑一次”成为常态,为项目落位、企业发展,打造了高效的“绿色通道”。
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2010年至今,区内先后有吉林森工金融总部、吉林省金融大厦商业综合体等百余个服务业重点项目获得资金支持,累计扶持总额超20亿元。目前,净月高新开发区已有300余个现代服务业大项目、726家科技服务企业入驻,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和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新典范。
培育创新主体,为“双创”注入强劲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净月高新开发区采取“统筹定位、政策引导、合作共建、嫁接移植”等多种方式,一手抓培育、一手抓引进,成功探索出科技孵化载体建设的“净月模式”,产业孵化空间持续放大。全区孵化面积由2015年的3万平方米增加到27万平方米,全区孵化载体达到23个,在孵企业601户,创就业人口6071人。打造了吉林省青年创业园、吉广广告示范园、净月创业服务中心、净月街道众创空间等8个国家级孵化载体。
2017年10月投入运营的诺睿德电商大厦,现已引进众鼎科技、沃健康科技和银城支付等38家企业;泰壮“互联网+”产业大厦与360数据安全等32家企业签订了入孵协议,初步形成了多类型、多形式、多梯次、多领域的科技孵化体系,在区域内营造出浓郁的创新氛围。在科技部开展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最新排名中,净月高新开发区位列第62位,三年上升了10位,稳居2012年来新升级国家高新区前列。
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平台,孕育未来经济增长点。净月高新开发区通过“搭平台、开渠道、配要素、强服务”,全力构建内通外联、高效畅通的“创新血脉”。目前,吉林大学国际创新创业基地和“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已落地运营,成为吉林大学科技创业者和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基地、承接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项目孵化的重要平台。东北师范大学与净月高新开发区UGE合作协议逐步推进,人才教育实践合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东师理想科技园、东师出版社互联网教育平台正式落位。与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COMS产业化应用、吉大交通大数据平台、溶解氧传感器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平台落位净月。
与深圳吉林商会、深圳软件协会、中国硬件协会、互联网企业联盟等22个行业开辟了合作渠道,为进一步开展合作、引进科技创新型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特色化平台,不仅是承载“双创”的最佳载体,也孕育着净月高新开发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丰富着净月高新开发区的创新创业生态。
调研启示之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王君正在净月高新开发区调研时也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净月高新开发区高站位、宽视野谋划,通过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使现代服务业展现出规模加速扩张、质量快速提升的良好势头,为全市及至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前,全市服务业攻坚目标已经明确,但创新主动性还不够,体制机制建设还不完善,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还没有形成,要充分调动政府、科研院校、企业等各方面的创新积极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创新激励的市场环境,使创新精神在全市生根开花。
三、打集聚发展牌,提高单位空间产业能级
按照“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的要求,净月高新开发区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促进产业要素集中集聚,初步形成了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这一开放式的现代产业新格局,实现了净月高新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高规格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净月高新开发区来说,产业方向确定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如何布局。最初,净月高新开发区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先划出一两处区域,以点式布局的方式,发展现代服务业项目,条件成熟时,再聚业成园;另一种是以战略思维,杜绝“零打碎敲”,对全区478.7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进行全域谋划、统筹布局。
按照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生态城的目标,借鉴新加坡廊裕的建设经验,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着力打造“1+3+9”(一核、三带、九园)的产业空间布局,保证了发展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一核”就是以东北亚总部基地为核心区,“三带”就是东部生态旅游休闲带、中部城市功能服务带和西部新兴产业带,“九园”就是着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园区,形成产业发展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大项目引领,加速产业集聚。每年至少开工40个新建项目、60个续建项目、储备100个项目,这样的良性循环在净月高新开发区已经持续了五年。从净月高新开发区生态广场沿生态大街一路向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净月现代服务业强劲的发展脉搏。东北亚总部经济区,园区占地7平方公里,项目基本摆满,落位项目58个,开工建设29个。仅金融街项目就涵盖一汽金融、森工金融、东北证券、中发金控、省农信担保等300余家企业,注册资本突破470亿元,生态广场商务商贸园区,落位环球贸易、伟峰资讯、中懋天地、华荣泰等总部及商业项目12个,占地56.9万平方米,总投资146.7亿元,项目平均投资强度2.48万元/平方米,堪称长春市乃至吉林省资本投入密度的高地,项目平均容积率更达4以上,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净月高新开发区加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九大特色产业园互相关联,良性互动。形成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良好互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净月高新开发区九个园区不但各具特色,而且相互关联,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化、文化产业数字化、现代服务业科技化,三业整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
光电信息产业园,以汽车电子和光电子技术应用与开发为重点;动漫创意产业园,以动漫创意产品设计和衍生品研发及展销为重点;启明软件园,以培育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汽车电子产业链为重点;影视文化产业园,以影视文化传播和休闲娱乐产业发展为重点;现代物流园,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研发为重点;大学科技园,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为重点;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以农业科技和研发成果展示为重点;健康服务产业园,以生命和健康科学研发成果应用为重点;欧陆风情园,以欧洲文化元素引入为重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净月高新开发区将利用产业园区的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等方式打造产业链,形成具有密集互动的产业集群。
调研启示之三:
城因人而聚,市因业而兴。产业集聚更强调“集聚度”,既能够带动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的加速集聚,又能够形成整个产业链的集成耦合;更强调“辐射面”,能够与周边中小城市、各类经济功能区形成有机分工与合作;更强调“带动力”,能够辐射带动更大区域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是长春破解“一柱擎天”单一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互为融合,互相促进,正是长春市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打开放发展牌,深入融入世界产业链条
作为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重镇”,净月高新开发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重新谋划,明确了吉林省和全国服务业创新发展先行区的定位,瞄准城市发展需求和产业链条上的金融、文创、电商等薄弱环节,着力引进建设重点项目、优质项目,形成集中发力之势,为省市经济稳步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招商引资坚持全球视野。近年来,净月高新开发区以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跨国公司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招商重点,坚持融入全球产业链条,重点围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新一代信息等新兴领域环节,着力引进培育在全国有一定地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打造“投资洼地”,先后引进了复华文化创意产业园、伟峰咨询中心、中国移动IDC等一批重点项目。净月高新开发区2018年计划开工的107个项目中,现代服务业项目达到76个,占比达到71%,择商选资的招商理念在项目建设中得到了良好的诠释。
人才战略坚持刚柔并济。一方面,净月高新开发区通过个税地方留用5年返还、3年安家补贴、分级创业创新资金支持、个性化生活服务等方面重点保障,“刚性”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注重“柔性”引进,做到以用为本。自2013年以来,净月高新开发区共新增高层次人才5058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才3465人,占比68.5%;副高级职称人才2478人,占比49%;区级引进高层次人才30人,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7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形成对创新创业的智力支撑。
平台建设坚持内外兼顾。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净月高新开发区主动走出去,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和品质。作为创建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核心区,净月高新开发区成功举办了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战略对话会、中韩智慧城市产业论坛等交流活动,推动市政府与韩国经营革新中小企业协会签订了《共建“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战略框架协议》,区内中韩企业对接频繁,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面对天津与长春,吉林-浙江对口合作战略机遇,净月高新开发区积极作为,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津长双创服务中心即将建设,双创云服务平台、双创大数据平台等四个线上服务平台已经启动。
积极打造吉浙省际服务业合作发展示范区,洽谈对接阿里集团的蚂蚁创新中心及阿里云、新华三集团的紫光公务云、颐高集团的双创平台,不断强化的平台支撑为区域经济聚合澎湃动力。
调研启示之四: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通盘考虑,才能把握主动,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综合研判国内外城市、产业、政策的前沿动态,立足吉林、放眼全国、走向世界,做到跳出区域看区域,开放性、多视角、全方位看待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从而把握时代脉搏,对接各方需求,不断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打造集聚资源的洼地,形成产业发展的高地,确保转型升级的正确方向。
五、打绿色发展牌,发挥自身独特禀赋优势
王君正在净月高新开发区调研时提出:“生态环境是净月最持久的竞争力,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着力在‘生态+产业’上做好文章,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绿色生态是净月的亮丽名片和宝贵财富,也是净月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五个一”的目标,其中一个就是生态发展在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净月高新开发区牢牢抓住和放大自身生态优势,围绕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趋势,以强烈的生态意识推进服务业发展,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升级的双赢。
将环境友好作为“绿色经济”集聚区建设的依托点。净月注重优先打造生态环境,不但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严格加强环境保护规划与承载力评估,推进开展区域环境管理标准化认证工作,同时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开发综合管理及考核奖惩的评估指标。将每年将财政收入的20%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23.8%提高到30.1%,优越的环境倍增了森林游、消夏游、冰雪游等服务经济的亲和力与吸金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得到生动阐释。
将绿色产业体系作为经济建设和项目工作的着力点。净月高新开发区确定服务业发展的“三高”标准,即:在生态的保护、放大、优化的前提下,努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高洁、高端、高效产业,从而打造知识型、创新型、带动型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其中,高洁为产业选择的先决条件。项目落位过程中,净月高新开发区重点强化生态指标在项目评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产业目录,明确项目性质、投资强度、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全面提高入区门槛,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金融商务、文创体验、健康养老等绿色高效服务产业落位,坚决杜绝耗能高、污染重、工艺落后的项目入区投资。鹿鸣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复华未来世界室内主题游乐公园、诺睿德“巴蜀映巷”等一批生态项目落位发展,一个更加符合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净月呈现在人们面前。
将形成绿色品牌作为发展的关键点。历经十几年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的发展实践,净月高新开发区诠释了高端生态城概念,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了良好的范本,示范了如何打好“生态牌”。净月高新开发区不断强化引领绿色发展的先导区品牌概念,利用好长春农博会、瓦萨滑雪节、森林马拉松赛、国际自行车赛等平台优势,发挥好各级会议、各类招商活动等载体作用,在各类工作任务落实中不断强调生态前提,在各级宣传推广中不断强化品牌意识,达到了绿色产业进长春首谈净月的突出效果。
调研启示之五:
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板块,也取决于最长的板块究竟有多长。坚持突出特色是有所作为的关键基础,发挥资源优势是提高整体效能的核心要求,在资讯发达、产业同质的市场环境下,经济规模处于同等城市中下游的城市或区域,要和发达城市、先进区域竞争,不能和他们比大,要比精,不比短板,要比自己的长板。只有找准定位,发现自身优势,并在发挥这些优势的领域实现错位发展,在不断突出优势中心的基础上形成关键品牌,稳固自己的优势,形成发展“闭环”,才能切合实际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实现突围与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