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年产10万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5-09-14 15:00:59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本项目产品选用经过彻底清洗、严格分类的可再生塑料半成品原料,运用新型再生塑料颗粒成套设备加工而成,纯度高,品种全,塑化性能优越,成本优势显著,是塑料制品厂商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加工制造各类塑料制品的理想替代原料,是我国政府大力推广的再生资源。可根据塑料制品企业的技术要求,定向加工不同品种的聚乙烯、聚丙烯再生颗粒。再生塑料加工成颗粒后,只是改变了其外观形状,并没有改变其化学特性,依然具有良好的综合材料性能,可满足吹膜、拉丝、拉管、注塑、挤出型材等技术要求,大量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
科学家们曾豪言宣布:“人类已经进入高分子合成材料时代!”。因为高分子材料中的塑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绝热性、优良的吸震和消音隔声作用,并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很好地与金属、玻璃、木材等其他材料粘接,易加工成型。因此,在四大工业材料中,塑料的数量、作用、地位、应用范围急剧扩张,节节领先,大量代替金属、木材、纸张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塑料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可再生塑料资源被现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类的第二矿藏”、“城市里的宝藏”,再生利用是塑料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1.2 市场前景
随着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凡是有人的地方,都不可避免要产生塑料,造成严重的污染,从工业生产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从而使塑料回收再利用产业应运而生。塑料再生颗粒就是以市场上塑料制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大部分塑料制品厂都采用塑料再生颗粒,其成本低,采用新原材料每吨需9000-11000元,而采用塑料再生塑料只需2000-6500元。
再生塑料颗粒产品销路极广,塑料企业需求量大。我国聚乙烯行业通过近几年不断发展,截至2011年装置年产能达到1082万吨。在十二五期间仍有抚顺石化、武汉乙烯、四川炼化、大庆石化等装置投产,到十二五末期,聚乙烯产能将达到1667万吨。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聚乙烯国产量在1015.2万吨,表观需求量在1727.27万吨,从中可看出国内聚乙烯仍存在700多万吨的缺口不得不依托进口。为此,国家每年将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乙烯原料或原油,来满足国内乙烯需求的巨大缺口。因此,塑料再生利用还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外汇。
一个中等规模的塑料编织袋厂每年消耗聚丙烯再生颗粒2000吨以上,即便是个体小厂每年最低消耗都需数百万吨;一家中型鞋厂年需要聚氯乙烯(PVC再生颗粒2000吨,塑料制品企业对再生颗粒的巨大需求,为创办可再生塑料再生颗粒厂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再生塑料颗粒主要是根据使用的原料不同,以及加工出来的塑料颗粒的特点来区分等级,一般分为一、二、三级料。一级料是指所使用的原料为没有落地的边角料,或者称为下角料,有些是水口料、胶头料等,质量也是比较好的,就是没有使用过的,在加工新料的过程之中,剩余的小边角,或者是质量不过关的原料。以这些为毛料加工出来的颗粒,透明度较好,其质量可以与新料相比,故为一级料或者是特级料。二级料是指原料已使用过一次的,但是高压造粒除外,高压造粒中使用进口大件居多,进口大件如果为工业膜,是没有经过风吹日晒的,故其质量也非常好,加工出来的颗粒透明度好,这时也应该根据颗粒的光亮度及表面是否粗糙来判断。三级料是指原料已使用过两次或者多次的,加工出来的颗粒,其弹性,韧性等各个方面均不是很好。有时从品质上分:拉丝、吹膜、喷丝, 一级、二级、注塑填充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塑料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该项目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方向,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1.1.3 技术分析
工艺技术同设备联系在一起,体现项目的生产力水平,是项目经济合理的重要条件。不同生产工艺技术的产品质量、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等各不相同。工艺技术上任何环节不可行或有缺陷所留下的隐患,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应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选取符合国情和厂情的,同时又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的工艺技术。
本项目塑料再生颗粒成套设备采用智能自动化控制、流水线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易掌握。系根据专有设备原理开发的再生塑料颗粒再生新工艺,具有科学、合理等特点,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是技术先进、可靠和经济合理。具体包括:
(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应与选择的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工艺技术方案相适应,满足项目的要求,可获得最大效益。
(2)适应产品品种和质量的要求。
(3)提高连续化、大型化程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4)降低原材料、水、电、汽单耗,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5)强调设备的可靠性、成熟性,保证生产和质量稳定。
(6)符合政府或专门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
(7)在满足机械功能和生产过程的条件下,力求经济合理(含用料、制造、操作和维护保养)。
(8)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
本项目设备以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省人力、低能耗等优势,领先于同类产品。
1.1.4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产业条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落实节能资源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制定,在分析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2010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目标、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重点领域中明确指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领域,以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规模和利用水平为目标,重点推进再生资源集散加工基地建设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鼓励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产品。淘汰技术装备落后,污染严重的生长工艺。重点推进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废塑料、废纸、包装物、废弃木制品、废弃油品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2)区位优势
德惠经济开发区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中部,地处长春市、哈尔滨市、吉林市三大地级城市的“三角几何重心”上。京哈铁路、102国道、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的同三高速公路和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四条交通大动脉平行纵贯区内。距长春机场89公里,距哈尔滨机场173公里。工业门类齐全,园区建设形成规模。
开发区成立以来,得到了国家和省市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经济发展和建设管理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德惠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德惠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经过近十几年的建设,已经由最初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区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新型工业园区,构建起了以屠宰加工肉鸡、肉牛、生猪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业;以生产精制米、方便面、熟食、植物油、香肠、肉串、白酒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生产豆粕、畜禽混配饲料为主的饲料加工业;以生产医用输液、中成药、生物制药、工业糠醛为主的医药化工业;以彩印、包装为主的轻工包装业;以汽车配件、精密铸造为主的机械加工业等支柱产业框架。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亿元,项目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3)技术优势
工艺技术同设备联系在一起,体现项目的生产力水平,是项目经济合理的重要条件。不同生产工艺技术的产品质量、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等各不相同。工艺技术上任何环节不可行或有缺陷所留下的隐患,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应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选取符合国情和厂情的,同时又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的工艺技术。
本项目塑料再生颗粒成套设备采用智能自动化控制、流水线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易掌握。
(4)产业基础优势
我国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步入世界塑料大国的行列。塑料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的生产塑料和生活资料,塑料制品生产与应用发展走势很好,增幅保持两位数。我国每年产生的废弃塑料量约为500万吨左右,由于塑料具有而腐蚀、不易分解特性,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物、塑料农地膜被人们随意丢弃而造成的视觉污染,即所谓的“白色污染”,以及废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它的这一特性以及在垃圾中重量小、体积大,决定了它的最终处置不宜填埋,但它是热值很高的大分子材料,回收利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也能充分利用其内在价值,并节约能源。
本项目生产原材料采用从塑料制品厂直接收购,这些塑料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不用清洗,是加工再生上好原料。与塑料厂建立业务往来,将收购的下脚料加工成颗粒后返销给塑料厂,或收取一定的加工费。这样,既为塑料厂解决了循环利用问量,又是创收的有效途径,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 产品方案及规模
年产10万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
1.2.2 建设内容
项目总占地2665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0307平方米,建设全自动流水线2条及其附属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详见表1.3.1)
1.3.2 资金筹措(详见表1)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详见表2)
1.4.2 社会评价
本项目年综合利用废旧塑料12万吨,可节约能源,减少固废垃圾排放。
1.5 项目合作方式
独资,其他方式可面谈。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等
1.7 项目建设地点
德惠经济开发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成,正在招商阶段。
2项目单位概况
2.1 基本情况
名 称:吉林德惠经济开发区
地 址:吉林省德惠市德大路
法人代表:王成波(管委会主任)
2.2概况
德惠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吉林省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批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享有国家、省、市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开发区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中部,地处长春市、哈尔滨市、吉林市三大地级城市的“三角几何重心”上。京哈铁路、102国道、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的同三高速公路和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四条交通大动脉平行纵贯区内。距长春机场89公里,距哈尔滨机场173公里。工业门类齐全,园区建设形成规模。
开发区成立以来,得到了国家和省市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经济发展和建设管理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德惠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德惠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经过近十几年的建设,已经由最初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区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新型工业园区,构建起了以屠宰加工肉鸡、肉牛、生猪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业;以生产精制米、方便面、熟食、植物油、香肠、肉串、白酒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生产豆粕、畜禽混配饲料为主的饲料加工业;以生产医用输液、中成药、生物制药、工业糠醛为主的医药化工业;以彩印、包装为主的轻工包装业;以汽车配件、精密铸造为主的机械加工业等支柱产业框架。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亿元,项目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德惠经济开发区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优一产、做强二产、提升三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新型工业为主,以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辅的特色产业体系,努力构建新时期的经济格局。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整合优势资源,合理规划布局,集中力量建设食品加工业、生物化工业、环保建材业、冶金制造业、生物制药业和现代包装业,促进产业向园区化、集群式发展,构筑支柱产业群。在抓好支柱产业的同时,重点把飞地经济、总部经济抓出成效来。
管委会主任王成波,男,1957年出生,汉族,吉林省德惠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先后担任过乡镇镇长、副书记、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等职务。
2.3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王玉国 王英伟
联系电话:0431-87000259 87000261
传 真:0431-87000236
电子邮箱:dhzhaoshangb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