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经开区新型建筑材料生产项目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5-09-14 14:57:21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1.1项目概况
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成为21世纪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长期以来处于品种单调、技术落后的状态。其标志就是小块实心黏土烧结砖在我国各类墙体材料中仍然占近95%的高比例。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家,保护耕地关系到子孙后代。推出建筑材料改革系统工程,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尽量限制小块实心黏土砖的发展,加速采用及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并改造建筑物的功能。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是指不以消耗更高、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为代价、适应建筑产品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减少施工现场作业、改善建筑功能等现在建筑业发展要求而生产的材料等。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要具有时代性才能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其次要节能环保,符合生态化特点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除了保温、吸湿、透气这些功能要求之外,还有高强、轻质、防水、防火、防腐、采光、吸音、装饰性以及利于快速装配化施工等等其它重要要求向建筑材料提出来。因此,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就必须具备时代价值,必须适合现代建筑的要求以及现代人类的审美。
根据《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将全面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作用大、发展出具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引导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培育与引进、土地使用等政策向龙头企业倾斜,形成要素集聚、规模集中、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形成新时期开发区的新增长点;其发展目标主要为发展节能环保设备和节能耗材产业、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综合性新材料等占了性新兴产业发展,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
1.2项目背景
1.2.1市场定位
新型建材将成为中国第十二个五个计划期间重点发展行业。装饰材料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室外材料,一部分为室内材料。室内材料再分为实材、板材、片材、型材、线材五个类型。装修各类土木建筑物是以提高其实用功能和美观,保护主题结构在各种环境因素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建筑材料。
1、部分新型建材产品2020年预测
(1)防水密封材料。到2020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将达到12.5亿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50%,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将达到80%。
(2)保温隔热材料。预计到2020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160万吨,玻璃棉110万吨,膨胀珍珠岩140万吨,硅酸铝纤维118万吨。
(3)矿棉吸声板。预计到2010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14000-1500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将有部分产品出口。
(4)装饰石膏板。预计到2020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11400万平方米。石膏板12000年需求量约18000万平方米左右。
(5)建筑涂料。到2020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为1100万吨,中、高档建筑涂料将占较大比例。
(6)塑料异型材和门窗。预计到2020年,全国塑料异型需求量为150-160万吨,可组成塑料门窗12500-13000万平方米。
(7)塑料地板。预计到2020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将达到11.5-12亿平方米。届时,各种塑料地板和各种功能地板(抗静电、防腐蚀、防火、保健)的品种、档次将有显著的提高,可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8)塑料管道。预计到2020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将达到1100万吨,其品种包括塑料给水管、电线导管、冷热水管、燃气管等。
(9)壁纸、墙布。预计到2020年,全国壁纸壁布需求量将达到14亿平方米以上,并有部分出口。
(10)化纤地毯。预计到2020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将达到15000-18000万平方米,品种基本可配套,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建筑物对抗静电、阴燃、防毒、防沾污、耐磨等功能的要求。
1.2.2投资环境
我国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目前,全国新型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机关报型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三星级宾馆所需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我国已经形成了新型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对人体及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生产原料尽可能少利用天然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材料。
(2)低能耗的生产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
(3)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不得添加使用甲醛、卤化物、芳香烃等,不得使用含汞及其化合物、镍、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在日益发达的物质社会里,新型建筑材料的生态化考虑显得尤其重要。节能降耗是中国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建筑行业能耗占到了全社会总能耗的40%-50%。
在我国,每生产1吨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要排放1吨CO2,0.74千克SO2;向大气中排放130千克粉尘。建筑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玻璃幕墙的光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等多种环境问题。当然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许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环保性,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等。建筑材料也是消纳废弃物的大户,大部分固体废弃物都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中。例如粉煤灰、矿渣可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掺和料,煤矸石已普遍用于制作烧结砖,甚至于一些有毒可燃废弃物及垃圾可作为燃料用于煅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材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也有了广阔的天空,只有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建筑业的进步不仅要求建筑物的质量、功能要完善,而且要求其美观且无害人体健康等。这就要求发展多功能和高效的新型建材及制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以显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抗震能力,便于机械化施工和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造价。天津、成都等城市的实践证明,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近10%,减轻建筑自重40%以上,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按目前年竣工城镇住宅2.4亿平方米的10%采用新材料计,每年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综合造价可降低约4%-7%。此外,发展新型建材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也有显著效果,以“八五”期间为例,仅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就累计节约生产能耗和建筑采暖能耗2200多万吨标煤,减少毁田约15万亩,利用工业废渣9500万吨,减少三氧化碳排放量2300万吨。作为与建筑业关联性最强,70%的产品应用于建筑业的建材工业来说,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纳入到建筑设计、施工规程规范中,以推广应用新型建材的发展。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不仅社会效益可观,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如建筑上应用新型保温材料节能一项的费用,就远大于用新型建材顶替粘土实心砖所增加的费用。因此,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社会进步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对于能源和耕地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4的中国来说,国民经济和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我国粘土实心砖仍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近80%,能耗高、毁田、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每个消耗22亿吨的粘土资源,制砖毁田约12万亩,耗能8200万吨标煤,同时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因此,发展机关报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关系到建材工业的健康发展。
节能建筑材料作为节能建筑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建筑节能的根本途径。在建筑中使用各种节能建材,一方面可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降低采暖空调能源损耗;另一方面又可以极大的改善建筑使用者的生活、工作环境。走环保节能建材之路,大力开发和利用和各种高品质的建材,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对我国21世纪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3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新型墙体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砖、块、板,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但数量较小。只有促使各种新型体材料因地制宜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墙体材料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进建筑技术的目的。经过近20年来,,我国的墙体材料工业已经开始走上多品种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以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1%。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配套能力差。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实心粘土砖限制的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措施保护土地资源,以毁坏土地为代价制造粘土砖成本极低,使得任何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在价格上无法与之竞争。新税制实行后,对粘土砖生产企业仅征收6%的增值税,而不少新型墙体材料,尤其是轻质板材却要交纳17%的增值税务局,加剧了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不利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积极指导各地大力开展墙材革新工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项墙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2)保温隔热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温隔热材料有了长足的进步,已发展成为品种比较齐全、初具规模的保温材料生产和技术体系。我国保温材料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①保温隔热材料在国外的最大用户是建筑业,约占产量的80%。而在我国建筑业市场尚未完全打开,其应用仅占产量的10%。② 生产工艺整体水平和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③科研投入不足,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滞后,特别是保温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多年来进展缓慢,严重地影响了保温材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其他新型建材制品设计施工应用方面的工作,是发展新型建村工业的当务之急。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保温材料工业经过3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不少产品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化,质量从低到高,已形成膨胀珍珠岩、矿物棉、玻璃棉、泡沫塑料、耐火纤维、硅酸钙绝热制品等为主的品种比较齐全的产业。技术、生产装备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有些产品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保温材料工业起步晚,总体技术和装备水平较低,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技术有待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近年来,保温材料工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全国各地蜂拥而上,几年间上百条生产线投产,而在应用领域的开发上却投入不多,造成了目前投资效益低,供过大于求的局面。
(3)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筑业及其它有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筑材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对防水材料提出了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在桥梁、隧道、国防军工、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中也都需要高质量的防水密封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防水材料获得较快的发展。防水材料已摆脱了纸胎油毡一统天下的落后局面,目前拥有包括沥青油毡(含改性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五大类产品。我国防水材料基本上形成了品种门类齐全,产品规格、档次配套,工艺装备开发已初具规模的防水材料工业体系,国外有的品种我们基本上都有。目前我国防水材料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的生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小,纸胎油毡仍占防水卷材的95%;二是产品质量普遍偏低,假冒产品充斥市场;三是设计施工应用技术有待提高建筑渗漏还相当严重。防水材料工业亟待调整结构、规范市场。
(4)装饰装修材料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品种门类繁多,更新换代十分迅速,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居住条件改善密切相关,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建筑材料品种之一。它的品种、质量和配套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物装饰档次的高低,对美化城乡建筑、改善人民居住和工作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主要生产能力量是80年代以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花色品种已达4000多种,已基本形成初具规模、产品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质量不稳定,款色旧,档次低,配套性差,市场竞争能力弱;科研开发力量不足,产品更新换代能务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大,高档材料比重低,不能满足高档建筑装饰装修的需求。
1、新建及改建建筑总面积为40000m2,新购设备210台(套);
1.4 经济效益预测
1.4.1 主要经济效益预测指标(详见表1)
本项目效益偏好的主要原因是厂内现有部分设施作为沉没成本未计入项目内所至。
1.4.2 社会效益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度日趋加大,城市功能日益集中和加强,需要大规模的建造高层建筑,以解决人口众多的居住问题和行政、金融、商贸、文化等部门的办公空间,因此需求结构向轻质、环保、高强度方向发展。吉林省是个以工业(汽车)和农业为主的省份,季节交替明显,冬夏气温变化剧烈,所以拟提几点对目前问题的对策和以后发展的展望。
吉林省建筑行业目前的问题有:1重复建设导致部分产品供大于求;2新型建材产品结构不合理,配套水平低;3生产与市场不协调;4科技开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差;5缺乏发展资金,政策的支持。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建筑材料对环境的负荷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需要开发研究环保型建筑材料。例如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等)来生产水泥、砌块等材料;利用废弃的泡沫塑料生产保温墙体板材;利用废弃的玻璃生产贴面材料等;既可以减少固体废渣的堆存量,减少环境污染,又可节省自然界中的原材料,对环保有着积极的作用;免烧水泥可以节省水泥生产所消耗的能量;高流态、自密实免震混凝土在施工中不需要振捣,即可节能施工能耗、又可以减轻噪音污染。同时,建筑材料也可以向细微处发展。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利用纳米材料开发出的建材产品越来越多,目前主要是纳米Ti02催化生态建材。利用纳米的氧化分解能力可制成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态建筑材料,包括空气净化建材、抗菌灭菌建材、除臭和表面自洁建材等。另外,随着城市道路、市政建设步伐的加快,人行路、停车场、广场、住宅庭院与小区内道路的建设量也逐年被建筑物和灰色的混凝土路所覆盖,使城市缺乏透水性,雨水不能及时还原到地下,严重影响城市植物的生长和生态平衡。同时这种路面缺乏透气性,对城市空间的温度,将雨水导入地下,调节土壤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也提高行车行走舒适性和安全性。多孔的路面材料能吸收交通噪音,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路面材料。初次之外,彩色路面,柔性路面等各种多姿多彩的路面材料,可增加道路环境的美观性,为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赏心悦目的效果。
实现建筑材料的突出“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集约化”,以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为依托,提高自主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1.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5.1 项目总投资(详见表2)
1.5.2 资金筹措(详见表3)
1.6 项目合作方式
合资,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外方投资占49%,其它方式可面谈。
1.8 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园区
2 项目单位概况
2.1 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法定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路6188号
法人代表:王庭凯(管委会主任)
2.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7月,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行政管辖面积1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人。截至2012年末,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4亿元,工业产值1300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9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也是全省首个工业产值超过千亿级的开发区,也是长春市第二大工业载体。在最新公布的商务部对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1位;在中部国家级经开区中,连续六年保持首位。目前,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2家跨国公司、46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未来一个时期,长春经开区将紧紧抓住长吉一体化和保税区获批的历史机遇,加快经开区转型升级,重点抓好南区整体提升、北区兴隆新城、保税区三大板块建设,继续争当省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园区承接吸引符合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依靠科技进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力图打造建立专业、高效的研发平台,建立便捷、务实的融资平台,打造国内领先、智能、开放、高效的以低碳技术为导向的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践基地。主力打造的板块有新兴产业集聚板块,石油化工和生物化工设备产业,节能环保设备产业,食品和包装机械产业,基础零部件产业,智能电网设备产业,特高压输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等设备制造,风电、核电、火电、光伏发电等能源装备制造,石油循环再利用、环保设备等装备制造。
管委会主任王庭凯,男,1968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
2.3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0031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路6188号经开政务中心1017室
联 系 人:陈艳鹏
联系电话:0431-81880019 15844028111
传 真:0431-84809581
电子邮箱:cyp_0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