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赢绿色蔬菜副食品基地项目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5-09-11 13:22:11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按照“高起点、上档次、创品牌、快辐射”的原则,围绕打好“生态牌”,以绿色蔬菜产业化为重点,突出绿色蔬菜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术辐射,以现有科技、土地、人力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及合理配置,把双营乡建成为绿色蔬菜科研成果示范和推广基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信息化基地、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基地。
1.1.2 市场前景
近年国内随着种植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增加。由过去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安全卫生,是今后人们对蔬菜需求的要求,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正是应对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从全国来看,蔬菜生产的总量近乎饱和状态,但是,这只是低层次品种和数量的饱和,而绿色蔬菜(A级、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有机蔬菜供给量却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市场容量大,发展空间广阔。
创新蔬菜品种、发展蔬菜生产是国家种子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绿色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保健型的蔬菜深受人们的欢迎,虽然价格偏高,但在超市、农贸市场都是抢手货,供不应求。利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的绿色食品是人们采购的优先选择,能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05年,全球上市的主要农产品中将至少有1/3的农产品是用机耕方式生产。按生态模式建设的绿色蔬菜,将推动我国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的发展,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是我国发展农产品的好机遇。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多地少,农民有精耕细作的好传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就蔬菜一项国外价格一般是我国国内的5-8倍,加入WTO以后,蔬菜产品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居有利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稳步增长,2008年总出口量达196.34万吨,出口额13.9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
绿色蔬菜产业化项目通过全面实施生态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绿色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产业化,实施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和设施栽培达到绿色蔬菜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四季常鲜的目的,以高品质、安全绿色食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其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十分看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1.1.3 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技术来源及先进性:本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温室蔬菜栽培技术和生产工艺。
1.1.4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必要性
1、符合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
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地发展,一个重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产业结构合理。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市场、技术、资源等条件不断变化,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结构显得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等。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根据资源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现象的出现和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要求,也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客观要求。
推进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要在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的作物、品种和质量结构,加快农作物更新换代,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因此,切实改变农业种植业中粮食独大的局面,建设县绿色蔬菜产业化项目显得十分必要。
2、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进入农业发展新阶段后,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更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蔬菜产业化发展情况在双阳区具有较大的代表性,且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在于科技的创新和转化应用,依靠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机制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来提升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加速蔬菜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建设绿色蔬菜产业化项目并通过项目区的引导和示范带动,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整个农业的发展。
3、是迎接国际农产品挑战、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加入WTO,我国农业进一步融合于世界经济结构中,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必然要求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加入WTO,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的农产品,特别是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农业资源、技术、人才的全球化配置,促进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并对引进农业新技术,促进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等均有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加入WTO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主体仍是一家一户的农民,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比较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上市的标准和品质与国际市场差距较大。绿色蔬菜产业化项目区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龙头带动为主要手段,易于实现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有利于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4、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一般在8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只有40%左右。国际上用于科研、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开发三个环节的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这一比例即使在上海等大城市也仅为1:1.5:26。较低的科技投入大大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5、是加快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蔬菜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是适合当今世界绿色蔬菜发展趋势和需求方向的重大措施。在绿色蔬菜产业化项目区建设中,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因地制宜进行绿色蔬菜的区域化、产业化布局生产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装备现代化农业设施,实施现代化管理,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知识密集、劳动密集的区域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项目区产业聚集功能,无疑会大大加快县绿色蔬菜产业化进程。
通过绿色蔬菜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将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蔬菜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通过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建设绿色蔬菜副食品基地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1、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农牧民致富步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目前,蔬菜生产得到了国家、省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扶持政策取得重大进展,蔬菜生产项目被列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2)资源优势
土壤:项目区地处吉林准褶皱带边缘,东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波状起伏的岗地,西部为冲击平原,海拔在 200-300 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类以黑土和黑棕土地为主。
水资源: 双阳区齐家镇地下水资源丰富,是长春市后备战略水源。项目区内储水量 0.5 亿立方米,水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用水标准》(GB5084-92)要求。
农田:双阳区耕地面积 70161 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2.8 亩,其中水田面积 11107 公顷,旱田面积 59054 公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 15.8%和 84.2%,以盛产玉米、蔬菜、大豆而闻名,正常年景,粮食产量保持在 12 亿公斤左右,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
(3)现有基础设施条件
1、水利现状
地处饮马河东畔,齐家地下水水源地区域内,地上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用水的需要。
2、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长清公路,村村通水泥路,临区而过,通讯和移动网络覆盖率达 100%,网密布,电力供应足,完全能够满足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 产品方案及规模
新建年产5000吨蔬菜副食品基地。主要产品有红萝卜、苦瓜、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辣椒等。
1.2.2 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约1000亩,新建蔬菜种植大棚、棚区道路系统、排洪灌溉沟渠等。建温室大棚200座(每座1亩),季节性蔬菜种地800亩。
1.3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预测
1.3.1 主要经济效益预测指标(详见表1)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3.2 社会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通过实施绿色蔬菜生产,借助土壤深松、测土施肥、节水灌溉等综合技术,同时,采用科学防虫治病技术,实现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即减少了污染,又保护了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效益:该项目不仅在财务上有一定的生存能力,经济效益好,而且项目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增效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4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4.1 项目总投资(详见表2)
1.4.2 资金筹措(详见表3)
1.5 项目合作方式
独资,其他方式面谈。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谈。
1.7 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市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
1.8 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已立项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项目承办单位名称:长春双阳经济开发区
法定地址:长春市双阳区双营乡
法人代表:谭大东
2.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长春双阳经济开发区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2003年6月成立的省级开发区,享有区级经济管理权限,对辖区内的经济和社会行政事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经开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处在长春半小时经济圈内。
双阳开发区自成立以来,经过全区上下的攻坚和拼搏,开发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开发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功能设施完备、环境不断优化、洼地效应日益凸显,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效果显著,双阳开发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增强。到2011年末,建成区面积已达4.5平方公里并实现七通一平。北部的健康产业园,中部电气设备及汽车配件制造园、门业加工生产园和纳米低碳产业园已初步形成。驻区工业企业达69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21.5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3亿元;招商引资规模达14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4亿元,其中超十亿元项目4个,超亿元项目13个。对于落户园区企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将实行“一事一议”的优惠政策。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0600
项目单位联系人:张 东
联系电话:+86-431-84152268 13364507099
传 真:+86-431-84152268
电子邮箱:ccsyz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