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半壁江山”挑起吉林振兴大梁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8-12-25 16:37:00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东北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有关媒体赴东北地区开展“民营企业在东北”专题调研,实地触摸民营经济脉动,认真倾听民营企业心声。现将东北三省民营经济与营商环境有关情况及经验做法摘编刊发,供大家学习交流。

“半壁江山”挑起吉林振兴大梁

——东北民营经济走访记(吉林篇)

  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57.68亿元,同比增长4.0%。

  可喜的是,前三季度吉林省民营经济的数据较为靓丽,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3%;上交税金646.3亿元,同比增长7.8%;民营企业户数达到35.5万户,同比增长17.8%;特别是今年全省持续推动“放管服”和“只跑一次”改革,日均新注册企业224户,新注册个体工商户755户。

  民营经济在老工业基地完成了“半壁江山”的飞跃,挑起了吉林振兴发展的大梁。

  智能制造打开发展空间

  作为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重工业比重大、民营经济发展薄弱等难题一直阻碍着经济发展。那么,留存给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哪里?什么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东北'基因'?记者在采访中寻找答案。

  央企一汽集团对吉林的工业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一汽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有3家注册地在吉林,这三家上市企业的总营收占吉林上市企业总营收的近三成。因此,立足这些大型车企做配套为一些民营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

  “由于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汽车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今年1-10月份我国汽车产量2000多万辆,其中前十家主机厂销售占到90%。另外10%份额由其他76家汽车厂商来竞争。但汽车厂商的集中度增加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吉宝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长春汽车协会的会长,李吉宝经常劝告同行不要盲目扩张到处建厂,把大企业做成小企业,因为整车制造集中了,必然带来零部件集中。

  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65年,2006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品,为奥迪、大众、宝马、奔驰、保时捷等品牌服务。

  “用科技代替人,用软件代替人,用机器代替人。”李吉宝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智能制造是今后的大方向,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使我们企业能力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今年在贸易形势不是很乐观的情形下,我们产值反而增长了30%。”

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

奥迪、大众、宝马、奔驰、保时捷等

品牌配套生产零部件 程晖 摄

  “目前,我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铝锻工业园。2016年,我们完成100万平方米工业园建设,实现产能100亿元布局。到2026年,我们完成500万平方米工业园建设,实现产能1000亿元布局。”李吉宝表示。

  在长春的另一个工业园区里,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也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故事。

  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通过实施国际品牌合作战略,于2015年收购几倍于自身规模的国际装备制造行业领导者“德国GRG集团”54.98%的股权,成立GRG(中国)有限公司,并在长春建设中德机器人产业园。

  “东北是洼地,尤其适合我们这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天伟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东北地区由于远离中国腹地,物流成本太高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但是物流成本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敏感,因为我们做的是成套设备,工期6个月到9个月。应该说,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重型高端装备业,是东北'基因'。”

  目前,该公司引进国际化的人才,他们来自十多个国家。公司发明专利近百项,实现了跨域式发展,与世界500强的米其林轮胎、伟巴斯特天窗等企业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成为智能制造行业的隐形冠军,在欧美市场获得了巨大市场机遇。

  卫星产业是吉林省布局的另一个高端制造业。

  站在长春长光卫星公司的大屏幕前,一幅幅清晰的地球动态的画面和视频,是远在离地球656公里的“地球之眼”吉林一号卫星拍摄的。

  在长春长光卫星公司的大厅里,悬挂着同比例大的几颗卫星的模型,模型体积并不大,两个人可以环抱过来。一颗卫星的成本目前他们已经能控制在1600万元,但这个价格已经在国际招标中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吉林一号卫星商业运用达到20多个行业 程晖 摄

  “目前卫星的商业应用已经高达20多个行业,我们为180个单位提供服务。比如病虫害的监测,十米之内有病虫害都可以监测到。”长光卫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负责人谈到,吉林省具有超前的产业布局意识,2014年就出台了扶持卫星产业的相关政策。作为我国第一个军民融合卫星项目,长光卫星已经成功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按照公司的设想,到2020年将累计发射60颗卫星,到2023年,将实现138颗卫星在轨。一个千亿元产值的新产业将横空出世。

  由民营资本控股近60%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也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长光卫星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卫星创造了国内数个第一。创造了由一个研发团队一箭成功发射四星的历史、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等,产品部分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航天信息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形成了完整的研发和生产产业链。目前具备年产30颗卫星、200架无人机能力,并将逐步形成以卫星及无人机研发、生产到遥感信息加工、应用的产业集群。

  对口合作提升老工业基地

  在国家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中,对口合作机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按照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要求,吉林省与浙江建立了对口合作机制,两省切实加强统筹、创新举措、主动作为,推动对口合作取得了良好开局。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各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机制、搭平台、学经验、抓项目、促交流,扎实开展工作,在对标学习和复制推广经验做法、干部交流挂职和系统培训、产业对接、园区共建和重大项目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合作成果,推动对口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做出了有益探索,也为东北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吉林和浙江对口合作的相关意见,并准备划出一块地方,作为浙江对口合作的园区,让浙江的民营企业组团到我们这里来发展。刚开始我们税收都可以不要。”吉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吉林省21个省直部门与浙江省相应部门多次开展对接,重点在特色小镇建设、行政审批、河长制等方面学习取经,找准对接点;12个地方政府与浙江省11个地市建立了对口合作工作联系机制,分别是长春市、长白山开发区管委会-杭州市,吉林市-温州市,四平市-金华市,辽源市-绍兴市,通化市-台州市,白山市-湖州市,松原市-舟山市,白城市-嘉兴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宁波市,梅河口市-丽水市,公主岭市-衢州市。两省重点开发区根据功能定位,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对接交流;吉商联合会与浙商总会开展了务实对接;吉林省与阿里巴巴集团等重点企业拓展了合作领域;两省3个重点县域间对接也在积极推进。已初步建立起了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定期会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保姆式服务让投资环境渐入佳境

  今年以来,吉林省持续深化“放管服”“只跑一次”改革,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895项,削减了60.23%,非行政许可实现了“零审批”。

  “通过电子政务,企业和政府的办事人员连面都见不上,用数字化倒逼吉林的软环境。”吉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吉林省新组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并加挂省软环境建设办公室的牌子,用意极为深刻,就是要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全面推动“数字吉林”建设,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将改革推向深入。

  “我们正在进行'数字政府'的顶层设计,开始构建”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力争尽快让吉林人民和企业分享到'数字吉林'建设的成果。这项工作非常难,但是再难我们也要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该负责人表示。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民企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通化市,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创生个”“个变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该市积极建设通化区域股权市场,现已支出2000多万元购买软硬件设备和装修营业场所。组织开展对该市小微企业证券公司设立可行性的调研,继续推进小微企业证券公司的设立。增强“助保金池”服务能力,目前通化市助保金池风险铺底资金700万元,每年将提供7000万元左右的低息贷款,现助保金池已为5户企业提供贷款4160万元。截止2018年9月,全市银行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累计创新“小微贷”“免税贷”“创业贷”等金融产品86项,贷款余额830.8亿元,比年初增加47.3亿,同比增长9.3%。针对当前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股权质押流动性问题,通化市拟发起设立50亿元规模的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基金,对上市公司进行阶段性持股,一旦企业化解流动性危机后将适时退出,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记者了解到,吉林省出台10条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措施,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规模,前三季度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19.1亿元,同比增长6.29%,增速高于总体贷款2.14个百分点。同时,推进吉林市产融合作试点,设立了注册资本金20亿元的吉林市投融资担保公司以及规模10亿元的吉林市工业振兴发展基金,协调邮储银行在吉林市设立了化工新材料特色支行。另外,推动“银企”合作,前三季度通过“银企保”对接活动为669户中小企业争取信贷支持110亿元。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程晖)


国务院客户端国务院客户端 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政府 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

价格监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