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日报    日期:2017-12-31 09:50:00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
2017年,长春市全面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准确把握长春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聚焦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顶住压力、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不断强化干部的表率作用、政策的引领作用、试点的先行先试作用,打出了一整套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组合拳,全市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主要指标超额完成,经济发展好于去年、好于预期、好于东北同类城市,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坚持做大经济底盘,“稳”的局面更加巩固
主要经济指标“高开高走”,全市GDP预计可望延续三季度以来的较高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
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万亿,增长1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3%,领跑东北四市和省内各市(州)。
工业用电量增长5.7%,服务业用电量增长7.8%。
工业用地出让量增长42%。
先行性指标和经济主要指标的协调度进一步增强。
万科城市之光BC地块
★ 坚持质量效益并进,“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服务业新项目、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增速持续高于一产、二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启动。
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20%和15%左右。
地方工业比重增大、实力增强、效益提高。
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高效特色农业、健康养殖业、都市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初步构建了多业支撑、协同发展、相互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0月27日,“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新成员
——视频4、5、6星正式出厂
长春新区航天信息产业园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进”的引擎更加有力
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深入推进“一二四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翻番增长,累计超过1100户。
长春科技大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00亿元,比去年翻一番,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由第14位升到第8位。
长春成为全国技术交易活跃区。
长春新区等四个单位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双创”基地,创新优势加速转化为振兴发展优势。
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
长春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
在进行造血干细胞分离
★ 坚持改革开放并举,“活”的能量更加充足
“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等重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前11个月,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589户,民营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兴隆综保区开放高地作用明显,口岸平台功能不断完善,“长满欧”运量快速增长,长春国际港正式运营,长春至汉堡中欧班列实现首发,与天津、杭州对口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功举办第三届东北振兴论坛,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升。
2017年10月13日,
中欧班列(长春-汉堡)首发,
标志着长春国际港正式开通
中欧班列驶离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后,
到达波兰华沙
南关区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服务终端
★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竞进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注重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开发区、城区、县域三大板块竞相发展,比、学、赶、帮、超氛围更加浓厚。
开发区“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凸显,长春新区基本实现“两年成规模”目标
城区服务业快速增长
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省2016年度县域考评中,我市五县(市)区排在前11名。
各级领导干部驾驭经济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竞进有为的发展氛围越来越浓。
德惠市达利食品新增豆奶饮料生产线
★ 坚持聚焦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完成“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确定的100件民生实事,“暖流计划”为城乡低收入群体增收40多亿元,2.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2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旧城改造和伊通河综合治理中段主体工程完工。
地铁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2号线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建设成效显著。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加强。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长春第10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长春公园芍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