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构筑新高地 ——白山市稳增长调结构纪实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5-06-19 14:47:46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夏日里的白山,鲜花放彩,青山逶迤、碧水潺潺,如同桃源仙境,美不胜收。

    登上农夫山泉抚松长白山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的瞭望塔,极目远眺,茫茫林海中,矗立的厂房犹如银白色的小岛,伴着阵阵松涛,一瓶瓶中高端矿泉水鱼贯而出,涌向四面八方;

    蓝白相间的现代化厂房在青山绿水间格外抢眼,白山市舜茂科技应用材料有限公司——一家采用金属镁还原硅藻土制备高纯二氧化硅的新材料企业,年产2万吨等离子超纯球形二氧化硅微粉项目已经开始试生产,生产的产品市场价达每吨58万元,但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以生态、环保、健康为旗帜的临江“金豹木业”,手握7项国家发明专利,向中高级“硅藻地板”高歌挺进。现已开发生产4个系列80多个品种,今年头5个月销售收入超过去年全年;

    ……

    年初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白山全市上下在分析形势中把握大势,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超常规的措施,决定开展工业“保增长、促发展”攻坚活动,坚决夺取稳增长攻坚战全面胜利。在白山市政府下发的活动方案中,明确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以上,全年增长7.5%以上。

    抓存量——筑牢发展的基石

    抓好煤、林、铁等传统产业和骨干企业,这是白山稳增长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

    白山市的煤产业已形成以通化矿业集团为主体、21家产能30万吨以上重组煤业公司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由于停产整顿,煤炭产量、效益持续下滑。在坚持生命至上、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加大煤矿整合力度,研究启动30万吨以上煤矿生产。同时,拉长加粗洗精煤—焦炭—煤气—甲醇、煤焦油、LNG产业链条,实现上下游及关联产业深度融合。林木加工业已形成多系列、多品牌建筑家居装饰用材和家具等林木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木制品加工企业55户。面对全市林木加工业产量及规模效益均呈下降趋势,全力帮助企业组织原材料、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效益。全市的铁产业现有采选业26户,产量和效益下降趋势明显。不断强化企业要素保障,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针对煤、林、铁产业中的骨干企业,不断做大总量。以煤炭、铁矿生产等为主的原料企业,积极寻求新的销售市场,拓宽市场覆盖面,提高产品销售率,降低产成品积压比重,力争尽快投入生产,转亏为盈。以矿泉水、林木加工、医药等为代表的有一定市场优势的企业,在保住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扩张市场网络,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实现满负荷生产。全力实施挖潜改造,协助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有效应对当前工业企业微利甚至亏损局面,细化生产经营成本核算,着重从原料采购、工艺流程、运输销售等环节,依次逐层降低运营成本,在保证产品性能前提下,降低综合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同时,大力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大技改力度,提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应对煤、电、油、运和资金紧缺带来的压力,帮助企业破解难题,加快工业发展。紧盯亏损大户和亏损面大的行业和企业,逐户逐行业地制定扭亏方案,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减亏增效。

    抓转型——打造未来支撑点

    实现转型发展,是稳增长最长久、最根本的现实选择,也是白山未来发展的支撑点。

    几年来,白山市举全市之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加大“找宝”力度,已累计投入勘查资金5.23亿元,探明铁矿储量2.7亿吨、金28吨、银1000吨、铜50万吨、硅藻土2.5亿吨。大力推进资源精深加工项目,促进上下游关联产业深度融合低成本对接,资源型企业跨行业、一体化发展。完善了镁、硅、硅藻土三大产业链,做精新材料产业。打造出以东锋镁业、天安镁业等为龙头的镁产业体系,以嘉合康宁硅业、舜贸科技公司为龙头的硅产业体系,以吉林远通矿业、临江圣迈、长白硅藻土等企业为龙头的硅藻土产业体系。完善铁产业链,做大钢铁冶炼产业。打造出以板石矿业、东北亚铁路集团白山域内企业、大栗子铁矿等为龙头的铁产业体系。推动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快速启动,木通沟的铁、靖宇的铜、临江的银等项目,力争年内启动,开工建设。

    白山市已探明的矿泉水源地近200处,日允许开采量40万吨,年开采量1.5亿吨,占全省80%以上,开发潜力巨大。全市坚持招大商、引名企、建名厂、育名牌,集约高效开发矿泉水资源,开发中高端产品市场,推动矿泉水产业迅速崛起,打响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地域品牌。恒大二期、农夫山泉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强势资本的注入和知名品牌的带动,使得矿泉水产业实现了新突破。

    白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处、4A级一处、3A级9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两处。全市充分发挥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的龙头作用,围绕打造全境旅游新格局,加快全区域旅游节点和精品线路规划建设,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开发层次和水平,旅游综合接待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真正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下、玩得好。同时,以旅游为龙头的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扩大规模上水平,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值进一步提升。

    白山市是吉林省最大的人参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人参交易基地,人参交易量占全省的70%、占全国的50%。在国家批复的15个人参原产地域保护县(市)中,白山占有5个;全省在建的6个人参产业园区,白山占有3个。全市人参留存面积2450万平方米,年产水参1.6万吨。共有人参规模加工企业32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户。

    进一步抢抓人参产业被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契机,打造抚松、靖宇、长白三大园区,人参生产、良种繁育、精深加工、文化传播四大基地,贸易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科技研发、文化旅游五大中心,加快北京中科孚德、太安堂、林村中药产业化等人参健康产业园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万良人参市场整体上市,打造集人参生产、贸易、文化为一体的世界人参集散地,全面建成产业体系完备、经济效益显著、文化影响深远的人参之城。

    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这一东北亚最大的天然药材库和珍稀动植物基因库,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6700吨,野生采集量5000吨。形成了以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化学药及生物制药五大产品为主体长白山健康医药产业链,可生产14个剂型,500多个品种,产能达1万吨以上。通过内部挖潜、招商引资等措施,开拓了市场,扩大了规模。人参皂苷Rg3项目落地生根,中国吉林人参科技产业园建设正式开工。

    抓投资——插上腾飞的翅膀

    投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更是推动经济腾飞的翅膀。

    今年,白山市计划安排469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2960亿元。按照谋划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投产一批“五个一批”的要求,持续滚动推动项目建设,全市上下迅速掀起投资高潮。

    项目谋划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围绕白山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绿色转型需要,找准投资导向的最佳结合点和对接口,按照“大项目做大、好项目做强、中小项目培育成长”的要求,源源不断地谋划储备一批发展后劲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

    加快项目推进。对年初安排的450个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分类推进。对舜茂高纯二氧化硅二期等100个年内竣工项目,狠抓形象进度,保证序时投资强度,力争年内投产达效,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辉临和鹤大高速小沟岭至泉阳、抚松、露水河连接线及营松高速花园口至松江河项目正在抓紧推进,金河大桥等城建工程施工正夜以继日。

    加快项目引进。分解落实全国工商联“一会一活动”任务,千方百计走出去、请进来,强化“成果在会前”的意识,不折不扣完成目标任务。据最新统计,“一会一活动”白山市引进项目122项,引资总额980.32亿元,其中:签约并开工项目87项,引资总额286.62亿元,到位资金151.81亿元,资金到位率53%。

    白山,绿色转型如火如荼;

    白山,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正坚定前行。


国务院客户端国务院客户端 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政府 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

价格监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