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预计:5月经济总需求将依然乏力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5-06-06 09:58:07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随着政策不断加码,预计5月生产活动继续小幅好转,但需求面依然乏力。除非6月工业生产大幅反弹,否则二季度7.1%的GDP同比增速预测目前面临下行风险。
过去一个月政策持续加码,决策层自上而下大力推进PPP模式、加快项目审批、并放松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发债的限制,央行也再次降息、并维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
在5月下旬,发改委3天内批复逾4500亿铁路轨交建设工程包。地方政府也在加紧多渠道筹集资金,稳增长再次聚焦在上大项目。
汪涛预计,决策层将保持宽松的政策基调,政策着力点仍放在基建投资和货币宽松上。在政策性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地方平台融资放松的推动下,三季度经济环比势头有望更明显地反弹。与基建投资相关度较高的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是未来几个月应重点关注的指标。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产能过剩、负债率过高,低利率是降低负债率的必要条件,未来货币宽松仍是必须选项。
他表示,5月以来虽然下游地产销量持续回升,但中上游发电钢铁产量低迷,中游需求依然低迷、收入增速普遍续跌,下游地产需求改善仍未传导至中游,行业产能依然过剩,工业经济并未好转,而通胀也仍在继续回落。
在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看来,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在未来几年需要保持相对宽松。一方面,政府可能容忍经济增长率在合理范围内逐步下行,特别是在那些房地产严重过剩、地方债务负担过重的省市,所以不太可能实行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或者货币政策大放水。
另一方面,政府又需要防控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由于投资放缓可能出现过度调整)带来的系统风险,因此货币政策需要相对偏宽松。
中信建投认为,对于经济下行,宜采取总量政策解决总量问题。尽管在数量工具上,创新工具和降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短期替代,但价格工具不能回避。其称,降息条件已经具备,宜适时再度对称降息0.25个百分点,并同时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无论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是应对经济下行和地方债发行,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