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长春“央企合作”发展综述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2-04-18 16:33:40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四年前,在长落户的央企有10户。四年后的今天,来长投资央企已超过40户。

  四年间,长春与央企合作取得坚实跨越,进入全新境界,开启了携手发展、互利共赢的崭新时代。与央企的深入合作,为长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集聚了强大能量。

  与央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一份来自市工信局的名单显示,“原落位央企”有中国一汽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10户企业,而“新落户央企”则有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中国国电集团、中粮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宝钢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共34户。数字的背后,蕴含着长春与央企相互吸引的巨大力量。

  长春与央企的“牵手”始于工业。四年前,长春市委、市政府将“央企合作”作为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通过抢抓央企结构调整、布局重组的战略机遇,我市不断扩大与央企的对接范围,拓展对接领域,延伸对接触角,实现了由主要与产业关联度密切企业合作向全面、整体合作的转变。

  “央企合作”战略实施以来,我市与央企对接的企业由2008年的23户增加到2011年的75户,对接成功的项目由2008年的18个增加到2011年的累计实现69个,引进资金由2008年的540亿元增加到2011的累计投资1442.56亿元。

  长春也因为“央企合作”战略的实施,探索出加速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央企合作”在长春经济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从2008年华能集团在长春建设九台电厂项目开始,中冶集团中冶京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中粮集团60万吨玉米深加工等央企项目相继落位,一个个“央企合作”项目接踵而至,一户户央企开始了与长春的合作之路。

  与四年前相比,长春的开发区有了长足发展,成为承载“央企合作”的优质平台。

  驱车行驶在经开北区和高新北区,你会被沿途比肩而立的现代化厂房所震撼,中国国电集团风电机组项目已经投入运营,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天威新能源(长春)产业园项目粗具规模,国家机械工业校直工程中心及校直机产业化项目二期工程、长春航空科技产业园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

  四年来,共有69个央企投资项目在长春生根,其中,已经竣工的有19个,在建的有31个,拟开工的有19个。

  这些央企投资项目,无论投资规模,还是产业影响,都在业内首屈一指。这些项目的落地生根,就如一个个造血机器,将源源不断地为长春工业注入新鲜血液,成为长春经济发展重要的税源和坚强的基石。

  四种模式将合作引向深入

  短短四年,“央企合作”取得突飞猛进发展,与长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合作模式密切相关。长春与央企合作最成功的方面,在于立足产业基础、市场优势和资源禀赋,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式一:“以市场换资本”。通过以市场换资本,我市成功引入兵装集团天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而后,国电集团风电机组制造项目、国电龙华热电一厂、华能集团热电四厂、国能生物发电、中电集团长春东南热电厂等项目纷纷落位,使长春在电力能源领域与央企的合作不断加强和深化。

  模式二:“以资源换资本”。依托丰富的玉米资源,我市成功引进了中粮集团下属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的乳酸、聚乳酸项目和中粮华宇现代农业加工储存物流项目。

  模式三:“以产业链吸引支柱产业配套”。依托一汽集团、长客股份两户央企,我市积极谋划利用和发挥两户龙头企业的吸引、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延伸、做粗产业链条。围绕实现汽车整车产能300万辆目标、长客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和轨道客车年产量达到5000辆的发展目标,我市成功引进了一大批汽车及轨道客车核心零部件企业。

  模式四:“以科技、人力等要素优势吸引央企”。我市众多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亟待转化,而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当前央企重要的发展战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吸引,我市成功引进了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光电子平台及产业化等项目。

  在与央企合作的道路上,长春已将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今后的主攻方向,目的是加快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整体经济实现新腾飞。


国务院客户端国务院客户端 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政府 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

价格监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