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推动文化繁荣和教育惠民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2-02-07 18:02:59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我市实施的文化繁荣工程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色文化,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打造东北亚文化名城,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我市将新建市规划展览馆、博物馆、文化艺术展览馆、少儿图书馆、方志馆、孔子文化园区,维修改造长春图书馆、档案馆、原少儿图书馆,全市28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建设4个街道文化活动中心、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社区电子阅览室示范点、947个村文化活动室,全市66个街道、97个乡镇、1687个村的文化活动场所全部达标,加快社区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开展便民信息服务。为繁荣影视和精品剧目创作,扶持壮大地方戏曲,我市将打造“欢乐庄稼院”、“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等特色文化品牌,扶持群众性艺术团、合唱团、秧歌队等社会文化团体30个,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民办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各类展馆发展。
2012年,我市将继续改造铁南历史街区,实施胜利大街二期改造工程,长影老厂区、满铁图书馆旧址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修缮复原一批历史建筑;规划改造伊通河月亮岛,完善文化功能、提升文化品位,使其成为广大市民文化休闲、健身娱乐的综合性公共场所;继续举办电影节、冰雪节、汽车节、消夏节等活动,开展“情暖万家”公益巡演和市直专业剧院(团)百场“送戏下乡”活动,办好社区艺术节、农民文化节、长春文化艺术周;开展200场广场活动,组织6场精品演出,放映公益电影2.2万场;举办城市热读、少儿阅读大讲堂、悦读故事汇、国学大讲堂等公益文化讲座80场,利用公共图书馆、群艺文化馆、“九一八”沦陷馆、南大营旧址陈列馆等举办主题展览20场;举办长春市首届艺术院系优秀毕业作品展;举办第22届青少年艺术大赛、第25届春芽杯文艺调演,开展征文、演讲、书画、摄影等比赛;组织以弘扬城市文化为主题的雕塑展览及作品公益捐赠活动,在《长春晚报》开设“市民文化生活配餐台”专版,引导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序规划、市民合理安排文化艺术生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同时,我市将完成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场、体育馆、跳水游泳馆和全民健身中心主体工程;启动长春南湖公园国家级冬泳健身中心、农安县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净月潭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基地和双阳区省级全民健身中心的创建、申报工作;安装健身路径30套,为10个乡镇、60个行政村安装健身器材;维护、维修体育健身器材7000件。在长春图书博览会期间,为低保户、新疆班学生、贫困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发放价值800万元的购书卡;捐建100个社区红十字书屋和100个红领巾书屋;投入1000万元为图书馆新购置书刊32.5万册;完成17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用户分配网建设和信源切换;严格执行广告管理条例,规范医疗、医药广告,杜绝不良广告。
2012年,我市将实施教育惠民工程,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抓好学前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推进教学方式转变,不断巩固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今年,我市城区、开发区将新建18所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20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增普惠性幼教学位5000个;出台并严格执行幼儿园等级划分、准入及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对各类幼儿园进行动态监管,对不达标幼儿园限期整改,逾期未达标者坚决取缔;培训200名骨干园长、1100名幼师和100名育婴师。我市将在城乡接合部新建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对40所中小学校操场和消防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应用平台和数据中心,为城区60所学校配备常规教育技术装备。全市5000个公办优质空余学位全部实行电脑派位,所有中小学起始年级实行电脑均衡分班;免费培训5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出台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奖励政策。
同时,我市将投入200万元,新建50个社区数字化学习服务站;为40所学校配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开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培训1000名老师、2000名家长、1万名学生。按照财政分级补贴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确保中小学生安全接送。全年将培训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300名;投入200万元,为职业院校学生在实习期间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和实习责任保险。
与此同时,我市将严厉打击网吧非法接纳未成年人行为,一次接纳2名以下未成年人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30日;一次接纳3名以上(含3名)或一年内2次接纳2名以下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对经立案查实的举报人给予500元奖励。为确保学生饮食安全,我市将实施校园饮食安全工程,对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食堂和为校园配餐的企业进行不定期抽检,坚决杜绝不合格粮油、农药超标蔬菜、不合格饮用水、问题食品等进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