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区:精绘现代化城市中心区新美蓝图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1-09-26 09:18:00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关区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吹响开放与跨越发展的号角。“大力实施‘三动’战略,突出‘服务业立区’,全力构筑以高端商业、商务、金融、文化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强力推进南部大开发、北部大提升,全面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区……”未来五年,报告也为南关区勾勒出科学发展新蓝图。
品质南关已现新姿,循着报告的轨迹,我们可以眺望五年之后的南关——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则是通向这座更富魅力城区的必经之路。
发展更科学、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生态更优化、人民更幸福……在此,本报通过对报告的梳理,对一些新成绩、新思路、新举措进行解读,描绘南关区现代化城市中心区的新美模样。
过去五年成绩单
更强更新更民生
南关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三产发达、文明和谐现代化城市中心区为目标,解放思想,转变方式,顽强拼搏,全区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大力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布局调整、内涵增效、产业转型,使全区经济在规模、质量、效益上都有了新提高。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蓬勃发展,金融服务业快速集聚。到“十一五”末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3亿元,引进资金2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4倍、2.5倍、5.2倍和2.8倍,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开发改造快速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五年来,全力推进南部大开发、北部大改造。在南部,投入120亿元,对区域内土地实施了拆迁整理,15平方公里土地实现开发利用;投入3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五纵五横”的路网框架初步形成,水、电、气、热、通讯等配套工程同步推进。在北部,对东安屯、桃源路、大马路等老大难棚户区进行了开发改造,累计改造面积230余万平方米,近10万居民受益。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幸福指数逐年攀升。五年来,扎实开展“两城联创”活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了大学区管理体系,新医改工作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率先达标,连续举办5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在全市率先连续四年对低保家庭考入大学的学生给予每人1万元的助学补贴。建设保障房5万平方米,1084户居民喜迁新居。对678栋、338万平方米的老旧楼宇实施了“暖房子”工程改造,6万余户、近16万居民直接受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累计开发就业岗位7.4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近5万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五年来,以提高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为群众做了大量好事、实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
到2015年,确保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600亿元;引进资金突破100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南部新城建设要取得新突破,城市功能更加完备,项目建设总面积突破1500万平方米,其中商用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财政收入要占全区总收入的40%以上,新增居住人口突破15万人,使南部新城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小区、巷道的硬覆盖率达到100%,实现“老、旧、散”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绿化、美化、彩化、亮化再上新水平,打造既有环境、又有品位,既有形象、又有效益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教育布局更加合理,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实现5万人,城市居民收入逐步提高。
今后五年,是南关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的关键时期。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对南关人来说,是埋头苦干的五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区
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速优化结构,注重内涵提升,提高质量效益,做优、做强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财政实力。在发展方向上,要突出“一业三化”,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推进主导产业由传统型、零散型、低端型向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构建符合城市中心区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在发展布局上,要坚持南北并进,深入推进南部大开发、北部大提升。南部新城要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定位,重点摆放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重点发展高端商业、商务、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把南部新城打造成高端服务业的聚集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北部老城区要紧紧围绕重庆路、大马路、永春路等业已形成的商圈、商带和商业氛围,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家、企业,调整经营模式,加快升级换代,形成经营门类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辐射范围广泛、特色亮点突出的商业格局,使传统商贸业、百年老字号焕发生机、再现活力。在发展重点上,要突出发展五大产业。依托高档商务楼宇,大力培育以企业总部、咨询、中介等为主体的现代商务产业集群;依托城市综合体形成的巨大商业空间,大力培育以大型购物中心、高级酒店、品牌专营店等为主体的现代商业集群;依托引进落位的众多金融机构,大力培育以银行、证券、保险等为主体的金融产业集群;依托我市人才、科技、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以影视文化、网络传媒、动漫设计、服务外包等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依托文庙、雕塑公园、湿地公园等历史文物资源和现代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突出南部开发,加快新城建设,打造南关经济第一增长极。要进一步理顺机制体制,尽快晋升为省级开发区,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建设步伐。要坚持规划引领,要把握好开发建设的节奏和力度,算好长远账,算好经济账,注重成本和效益,为未来城市扩容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留足空间。要加快开发建设速度。未来五年,要引进落位城市综合体20个,大型商务楼宇、星级酒店30个,“四塔”项目要加快建设进程,中央商务区粗具规模,促进产业加快聚集,形成规模,产生效益。要完善功能配套。进一步加快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抓紧规划、选址,建设好学校、医院、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快速推进光明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伊通河、永春河沿岸的综合整治,提升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整体功能。
坚持投资拉动,强化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紧紧依托区情特点、资源禀赋,集约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处资源、每一寸土地,深度挖掘整合、精心包装打造、广泛宣传推介,突出招商选资,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把高端商务楼宇、大型综合体等项目作为重点,全力促进项目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要投产达效一批项目。对华贸国际、成基铂寓等已陆续竣工的项目,加快填充,吸引商家和企业迅速进驻,尽快形成效益。要开发建设一批项目。对香港钜城、恒兴国际城等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强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影响项目进程的制约性因素,全力促开工、促进度。要储备一批项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蓄积一批对南关未来发展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对意向明确、相对成熟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紧密对接,争取落位。未来五年,开发建设亿元以上项目要达到300个以上,为南关的未来发展积累强大后劲。全区上下要全力以赴、真心实意地为重点项目解忧、为投资主体服务,打造一流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领导包保制度,继续推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服务机制,着力营造“服务好、效率高、成本低”的发展软环境,使南关成为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乐园。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中心区
要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承载能力,加大资金投入,推进老城区街路翻新改造,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改善区域交通状况;配合市里完成地铁一号线、自由大路、人民大街等主要路口的下穿工程;加强沟通协调,对给排水、燃气、供热、通讯等老旧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打造一批精品广场、精品街路、精品小区;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性、配套性和服务性作用,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
要改善城市形象,努力提升城区品位,对宏达商贸城、田家大院等形成时间长、改造难度大的“夹馅”棚户区,积极寻求破解办法,采取捆绑式开发、异地安置等措施,尽快完成改造任务;对东天街、新民胡同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留区,要坚持改造与保护并重,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形成一批精致、独特、靓丽的城市新景观,不断增强百姓生活的舒适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积极推进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形成纵横交错、网状运行、全面协同、精细管理的城市管理格局,巩固和发展创城成果,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体制,变“突击式管理”为“常态化管理”,使市民更文明、生活更舒适、环境更优美。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加快文明和谐城市中心区建设进程
要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把更多力量投入到基层,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全面构建区、街、社区三级职责清晰的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新体系。
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主动顺应全区人民的新期待、新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努力让全区人民生活得更加舒心、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全面提高就业水平,加强就业服务,新增就业岗位要实现5万个,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继续实施“暖房子”改造工程,努力完成1964栋、1182万平方米老旧楼体改造任务,惠及群众达到30万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协调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构建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力争实现社区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100%。不断加大对街道、社区建设的投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力争在3年内实现社区办公用房全部达到省市标准。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不断加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建立动态预警和综合调处机制,努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南关建设进程。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为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南关区将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这一主线,突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一核心,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坚强有力,选准配强“一把手”,优化班子结构,增强大局意识、团结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领导全区科学快速发展的坚强集体。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选拔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重用那些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担当的干部,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选派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基层一线、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保持执政基石的坚实稳固,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化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抓好机关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两新”组织和非公领域党建工作,延伸工作触角,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全面开展“三帮扶”活动,切实提升服务实效。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反映群众意愿,解决群众难题,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公德意识。同时,增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勤俭节约,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力戒形式主义,强化务实重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