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已建设农家书屋1330个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08-11-05 15:48:47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重视:建设实施“二·三战略”
长春市共有1656个行政村,为达到村村拥有农家书屋,早点让农民兄弟从中受益,市政府决定农家书屋建设实施“二·三战略”,“二”是指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两条腿走路。“三”是指分三步走。第一步,在2007年底前实现“低水平,广覆盖”的目标;第二步,到2008年5月1日前,有600—700各农家书屋达到国家标准;第三步,到2009年年底前实现全市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给予支持。去年9月份,长春市财政拨款200万元,为所有行政村配备300—500册农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方面的科普读物,各县(市)区到2007年年底前,共投入资金117.8万元,为全市每个村配备了农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图书189种、567册,实现了“低水平、全覆盖”的目标。
社会各界的积极捐赠,也为迅速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到目前为止,长春市及各县(市)区共组织社会力量捐建农家书屋760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5.9%,占全市已达到1000册以上图书书屋总数的94.6%。
90%以上书屋有专职管理员
记者在先锋乡民权村看到,书屋内按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类图书、报刊区等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在书屋门口还放置图书阅览登记簿,村里可根据阅读量掌握农民阅读需求,并保证了图书的完好无损。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长春市在农家书屋建设中,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使全市90%以上的书屋都配备了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管理员,同时各县(市)区还派专业图书管理员到各村直到图书分类、编目工作,手把手进行辅导。有的还将管理员培训列入工作计划,要求每年至少培训一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全市90%以上的书屋还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有的装订成册,有的张挂上墙。部分地区的书屋还专门制作了图书借阅证,发到村民手中。
围绕用好书屋,有的地区还组织开展了科技讲座、读书竞赛、读书座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农民读书兴趣的同时,也丰富了农民业余生活。
年底前建设250—300个书屋建设
据长春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孙文杰介绍,目前全市农家书屋建设中仍有房舍、书架未落实到位,全市1135个行政村配置了书架,但是还有521个村书屋没有书架,主要集中在四县市和双阳区。另外,视听设备缺口很大,大部分图书质量不是很高,社会捐赠的图书普遍存在着陈旧、不适用的问题,不仅农民不爱看,而且会影响农民降低对书屋的兴趣。
孙文杰局长表示,市政府要求房舍、书架以及视听设备将在今年年底前必须解决。在全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从现在起到2009年年底,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主要任务是抓好建设、管理和使用,到2009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这项工作将被列入明年民生工作计划。在建设方面,今年年底前,计划投资300万元,完成250—300个农家书屋建设,明年计划投资200万元,继续完成200个建设任务。
全民读书活动触角要延伸到农家书屋
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郑文芝在会上指出,长春市农家书屋建设工作起步早、进展快,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全市要深入探索研究农家书屋的长效管理机制,关键把握好选好书、流动书、用好书三个环节,确保建设一个、实一个、活一个。农家书屋关键不是屋而是书,保证书的质量和农民的需求对路是最大的问题。在图书选取上,要把农民需求结合起来,把图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把生产劳动需要和生活消遣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选取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书,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屋”、“希望屋”、“幸福屋”,成为农民离不开的“营养屋”。
郑文芝要求,横向上,要由县市和乡镇统筹、组织各镇各村农家书屋的图书相互流动起来,各县市都配备了大篷车,主要任务是组织图书流动。纵向上,把农家书屋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县图书馆、镇图书分馆、村农家书屋三级公共图书借阅体系,实现县、镇图书资源共享,保证农民有好书读、有管用的书读。为提高农民读书积极性,今后每年的长春书市和全民读书活动,触角要延伸到农家书屋,表彰也要有农家书屋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