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下调0.27个百分点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08-10-30 15:33:48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29日晚间,央行发布消息,决定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罕见 俩月内三次降息
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
2008年9月16日 7.20%
2008年10月9日 6.93%
2008年10月30日 6.66%
注:每次均降0.27个百分点
这是我国央行一个月内第二次、两个月内第三次降息,三次均对贷款利率作出下调。政策力度之强历史罕见。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本月8日,我国央行就曾作出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的决定,而第一次降息是9月16日。
有关专家认为,降息步伐如此之快,主要是当前“紧迫”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所致,预计此番政策出台短期内将发挥比较明显的作用。
算账
1万元存1年少得27元
存款账
3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87%下调到3.6%,下调0.27个百分点。
举例:以1万元1年期定期存款为例,降息前到期利息为:10000×3.87%=387元;降息后到期利息为:10000×3.6%=360元。相比之下,利息减少27元(387-360)。
三个月、半年、一年以及二年期的存款利率均下调0.27个百分点。而三年期降0.36个百分点,五年期降0.45个百分点。
举例:1万元存款在10月30日存入3年定期的话,将比前一天(10月29日)存到期收益少得108元;1万元存五年定期,相差一天存入,到期收益相差225元。
30万元20年期利息省5万多
买房账
除六个月期限的贷款利率下调0.09个百分点外,其他各档利率均下调0.27个百分点,再加上10月27日起实行的“首付、利率下限双降”的房贷新政,对买房者来说,实惠明显。
举例:以30万元20年期贷款为例,调整前的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7.47%,如按房贷新政公布前8.5折后的下限利率6.3495%申请到贷款,按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粗略计算月供2210元,利息总额约230452元。而同样一笔贷款,此次降息后,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7.2%,并且假设能按7折的下限利率5.04%申请到贷款,按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月供约1986.5元,利息总额约176760.55元。利息总额相差达5万余元,月供相差220余元。(注:以上计算未考虑贷款期间利率变动等因素,实际操作以银行计算为准。)
分析 “形势紧迫”促使降息步伐加快
昨晚,刚刚得知降息的长春税务学院金融系石晶教授表示:“现在形势太紧迫了,降息步伐也快了一些。”
石晶说,从国内形势来看,前两年连续加息现在看来显得“上调过快”。当时出于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两个原因而调高利率,但政府对市场的预测还显得有些滞后。受加息影响,企业成本提高,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导致现在我国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考虑当前的国际形势,美国金融风暴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而我国受影响最深的主要是那些出口企业,涉及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很大的区域。现在政府主要是想要通过政策调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通过银行下调利率给企业“输血”。
短短1个多月,3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此举是否将对楼市产生推动作用?石晶认为,现在看来,政府不想让房价继续跌。但对老百姓来说,目前还是持币待购的多,因为大家认为房价还有下降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能发挥作用,只是政策出台后需要一段时间的运行过程。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 黄艳丽
银行当前惜贷 可出台政策鼓励投资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这显示出了经济增速在放缓、企业投资不活跃,因此再度降息在意料之内。”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尽管目前还不能排除通胀压力抬头,但从目前看,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经济不景气,增长率的下滑。这就需要在信贷政策上进一步放松。
郭田勇指出,通过下调利率,一方面可有效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另一方面可保证银行体系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够给全社会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鼓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
对于未来国家是否会继续出台相关政策,郭田勇认为,央行降息后,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作出判断。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利率政策工具还有相当的运用空间。
“也应该考虑到,银行当前惜贷心理浓厚,可能会削弱货币政策的传导能力,这个时候可以出台更多的财政政策加以配合,以扩大内需,鼓励投资,增强居民消费。”中国社科院专家何帆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