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文化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良好态势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08-10-16 10:59:04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2005年10月,长春市将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写入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当中。“一个全民关注文化产业、积极参与文化创业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振华说。2008年,长春市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有利契机,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总要求,以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为前提,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大项目建设为依托,努力培育文化产业主体,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全面激发文化产业活力。
在用足、用活、用好中央和省里有关政策的同时,长春市充分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着力研究制定符合长春实际的文化产业政策。长春市先后制定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若干经济政策,对投资领域、准入条件、配套政策等进行了界定、规范;对转制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制定了解决改制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和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的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正是科学清晰的发展理念,让长春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却以高起点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谁拥有强大的市场主体,谁就占领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而项目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抓住了项目,就是抓住了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长春市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个突破口,以项目建设带动招商引资、聚集发展要素、扩大产业规模,为文化产业发展积蓄了力量。目前,长春市文化产业项目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长春文化印刷产业开发区启动两年来,进驻企业29户,有9户企业投产;净月科技文化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综合博物馆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总投资4.5亿元的数字电视转换项目已投入3亿元,完成了18万户的转换;市出版局没有政府投入一分钱,通过市场运作,建设了一万平方米的报刊图书批发市场。
此外,欧亚文化艺术品展示中心、长春欧亚万达影城等项目都如期完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新建项目也在不断增多,投资7亿元的长春数字动漫产业基地将于10月在净月开发区动工。万达国际影城赛得广场店、《乌龙院》动漫开发等投资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也都相继开工。萨满世界旅游开发、长春文化大厦、海洋广场、东北第一部手机电影的推广、宝凤剪纸艺术学校等项目也得到各类资本的广泛关注。
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长春市还通过积极打造品牌文化企业,以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目前,长春市已拥有一批知名的文化企业。其中,伪满皇宫博物院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长影世纪城的东方好莱坞形象在国内已经很有影响;长春万达国际电影城经过两年来的发展,2007年总收入就达到3200万元,是2006年全市票房总收入的5倍,带动了长春整个电影院线的发展;中筝集团光明艺术学校已由单纯的培训发展为集艺术表演、培训教材、音像制品、古筝制作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连锁机构,在全国各地建立袁莎古筝艺术中心百余家……这些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到不断扩大,不仅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外向型发展,同时也不断扩大长春的城市影响力,为间接宣传长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长春市文化产业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人才基础,长春对人才的重视是真正的“求贤若渴”。为解决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情况,长春市建立了文化产业人才库,采取多种途径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文化产业人才;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现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如今,全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明显壮大,其中,文化产业人才库共储备人才145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9人,大学本科生820人,大专学历527人。此外,长春市还“外借头脑”揽人才,以文化产业项目为载体,鼓励各项目主体单位采取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技术顾问等方式引进国内外智力。据了解,目前已有百余位国内外文化产业来长工作,预计长春市全年将引进非长春籍各类文化产业人才达130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