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北是我市老的工业区,过去曾经有过辉煌,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逐步衰落了。整个铁北地区老的传统产业没有发展起来,新的主导产业也没有形成。“南强北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站在促进长春快发展、大发展、协调发展的高度,审时度势,着眼未来,做出了“改造大铁北、建设北部新城”的战略决策。这如一股新的春潮在宽城区上下涌动,一年来,宽城区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场面。
众多商家到铁北“淘金”
一年来,宽城区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克难攻坚,负重奋进,从突破发展瓶颈入手,有效破解制约因素,全力清除发展障碍,经济社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明年和今后几年的大发展、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到年底,全区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9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76.3%;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4亿元,同比增长136.4%;引进内资55亿元,同比增长205%,引进外资2237万美元,同比增长12%。
年初以来,宽城区确定了“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打造长春北部现代中心区”的发展战略。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新城”、构筑“三大板块”、发展“五大产业”、打造“五园两区”、营造“六个亮点”。并在区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实施“加快铁北改造、实现铁南提升、构建和谐宽城”三大战略任务。到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实现200亿元,年均递增39.4%;全口径财政收入力争实现30亿元,年均递增3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力争达到150亿元,年均递增50.9%;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跻身于全省城区前列。目前,铁北地区仅房地产开发商新增17家,现已达到37家,土地价格、商品房价格在全市增幅最高、最快。宽城的干部和群众初步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全区上下干劲十足,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充满了发展的信心。
吸引大项目到北部“安家”
2006年,全区创新招商方式,不断增强项目建设的实效性,努力构建招商引资的“强磁洼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年签约、在谈、续建项目共计278个,总投资372亿元,到位资金51亿元。其中签约项目157个,总投资232亿元;续建项目35个,总投资39亿元、到位资金14亿元;在谈项目86个。比较大的项目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宝隆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主体为省吉发实业集团公司,总投资2.16亿元;宝隆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投入20亿元,采取资本运营方式进行基础配套建设。
同时,宽城区政府充分利用自身具备商务经济的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今年共引进总部经济69户,实现税收2.6亿元,占新增税收的58%。其中,比较大的总部单位有东北高速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长春三鼎变压器有限公司、中石油天然气吉林分公司等。
世界一流公司规划新宽城
紧紧围绕“改造大铁北”战略,宽城区进一步明确了功能定位和发展布局,将全区划分为铁北改造、铁南提升、产业园区建设和北湖开发四个区域,坚持高标准、高层次、高起点的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计划投入5000万元,已经投入1000万元,委托英国奥雅纳公司、上海法奥公司等国内外一流团队和长春市规划设计院,启动了铁北改造、铁南提升、产业园区和以北湖周边村屯改造为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四个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年底前,完成控制性规划设计的基本框架,明年3月份全部完成。
铺新路 建新楼 改善旧城面貌
宽城是老城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全区棚户区总占地面积1020万平方米,占建成区面积的35.5 %;总拆迁面积600万平方米,其中,列入市里计划的拆迁面积196 万平方米,计划外拆迁面积404万平方米。今年共完成棚户区拆迁150万平方米。按照边拆边建的原则,现已动工建设88栋楼(主体完工18栋、建成22栋),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回迁房完成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占全市计划回迁面积的32%。年内回迁安置户数达到1500户。
今年,宽城区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共计6.5亿元。目前铁北地区“三纵四横”路网格局已基本形成,行政中心区内“二纵四横”路网建设已全面开工,与长春至松原高速公路相连的亚泰北大街已经竣工通车。
政府办公楼明年8月使用
为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北移,宽城区今年重点启动了行政中心区建设,这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改造大铁北,建设北部新城”总体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区委、区政府今年启动的多项重点工程建设的重头戏,对于拉动铁北经济快速发展,改善铁北城市环境,完善铁北城市功能,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截止到目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政府办公楼已经实现主体封闭,明年8月份交付使用。中心公园的土地指标、施工方案和建设资金全部落实,已经正式开工建设。体育馆、文化馆和社会福利院均已完成了单体规划设计和用地选址工作,明年春季开工建设。相信没多久,一个崭新的北部城区将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