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的长春物流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2-04-23 10:59:00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中 小】【长春物流的进步】
随着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逐渐提高,长春市从2006年开始便加快了物流业振兴的步伐。先是十届七次全会市委、市政府将物流产业列为全市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随后成立了长春市政府物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长春物流协会。产业办公室和协会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支持下一直致力于全市物流产业振兴和行业发展方面的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长春物流有了长足的进步。“十一五”期间长春市物流业增加值累计完成863.7亿元,平均增幅19.06%,2010年长春市物流增加值完成233.9亿元,位列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10位,增幅位于第8位,物流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列第7位。社会物流总额由“十五”末的4310.7亿元,猛增到10785.9亿元。2011年长春市物流业增加值和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完成267.7亿元和125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为14.7%,对GDP的贡献率为6.34%。社会物流总费用687.8亿元,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7.17%,与去年相比下降了0.67个百分点。截止到2011年末,全市物流企业已经发展到3676户,其中企业物流644户,占总数的17.5%,第三方物流企业3032户,占总数的82.5%。物流园区12个,批发市场300多处。全市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定的A级以上企业已达21家,被政府授予“诚信企业”的已达48家。企业这个经济发展细胞的强壮成长,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培育了希望。在物流产业各项指标不断增长的同时,行业发展也呈现出不少鲜明的特点:
一是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强。为满足特殊商品的物流需求,积极发展专业化物流,如冷链物流。我市冷库总使用面积15.4万平方米,总容量为61.7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存0.4吨货物计算,货物存储量可达25万吨。长春东北亚物流有限公司组建了具有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冷藏配送等多方位功能的冷链物流分公司,年经营额已达30多亿元。新型物流业态的萌生和发展,使物流业更好地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对物流的新需求。
二是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信息化是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特征,目前我市可以利用的物流网有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长春物流信息网、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物流网、刘传奇物流商务网等4个较大型的公用物流信息网站。其中长春物流信息网是长春物流协会官方网站,是集信息资讯、法律咨询、货款结算、企业融资、广告宣传、人才培训、保险对接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综合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目前,80%左右的中小企业已将网上获悉信息作为开展业务的主要信息来源,90%的大型企业建立了集营销与管理于一体的自用网站,对1/5左右的车辆运行实施了GPS卫星定位监管。
三是物流园区建设初显格局。目前长春市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物流园区12个,其中的二道经开区被省政府定为“长春国际物流集中区”,并升级为省级开发区,整个园区规划20平方公里,近期10平方公里物流中心区项目正在论证中。投资20亿占地41万平米的东北钢材物流园,投资13亿占地30万平米的香江物流园,投资32亿占地40万平米的光彩商贸物流园都已开工建设。在“十二五”规划中有净月绿色物流园、兴隆综合保税区等22个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07.1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为提高物流综合承载能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是基础设施正在加强。目前长春已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49处,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45个,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110个。汽车、生产资料、农产品三大批发市场集群已初具规模,滚动发展的汽贸城、工业品交易中心等20个区域性批发市场逐步建成。在西新、二道、宽城、经开、绿园等地建有特色商品市场,近而造就了五大物流集中区的发展格局。全市公路里程已达2万多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00公里左右。长春内陆口岸港与大连大窖湾直达集装箱班列开行,发运能力达6万标箱,长春机场已开通49条航线。
五是政策环境正在改善。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各部委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等专项规划,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委还出台了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2011年长春市委、市政府下发的1号文件是《关于加快推进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3号文件是《关于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文件下发后,市地税局起草了落实意见,将物流企业自开发票资格的限定由注册资金100万元降到20万元。这些政策环境都促进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六是科学化管理向前迈进。全市已有20户企业被有关方面认定为标准化管理企业,一汽物流被国家选定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企业。产业发展初始阶段,有70%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是由车主、司机、装卸工进步而成的,而目前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变。尊重知识、渴望人才的风气开始形成,在一些大企业中,大学生、研究生及具有专业职称的人才在管理层已占很大比例。物流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供不应求,物流企业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正在改变。
【长春物流的展望】
从整体上讲,我国物流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首先是面临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形势;其次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前提下,物流需求将出现新的变化;新的开放战略和新的竞争环境也会导致物流业面临新的挑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加快推进促使区域物流将形成新的格局;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和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将促进物流运作出现新模式;而在日益紧张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下,物流发展方式也必将实现新得突破。
在具体上看,长春物流业发展面临着“三大机遇一大挑战”。一是长春的物流业起点不高,尚属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这就意味着还有广阔的发展和成长空间;二是在“十二五”期间长春的经济仍将保持较强劲的发展势头,预计年均增幅都会在两位数以上,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这就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三是国家出台了若干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有望使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还要面对哈尔滨、沈阳、大连、呼和浩特及吉林、延边等周边城市物流业的崛起带来的挑战,在物流业将形成区域性新格局的形势下,搞的不好不仅可能会削弱长春做为东北腹地城市物流业的“节点”作用,而且长春物流市场有可能被部分挤占。为建立长春在东北地区的物流枢纽地位,重点要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加强园区建设。物流园区是解决物流企业小、散、乱、差的有效的载体,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阵地,也是未来城市物流发展的趋势。按照大、中、小档次,远、中、近层次合理布局,在防止种类缺失的同时,也防止重复建设。按照产业特点和建设需求的实际出发,重点向汽车物流园区、农畜产品物流园区、零担物流园区等方向努力。借鉴成都、上海、武汉、北京、哈尔滨等地的经验,集中财力、物力和精力,培育1-2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园区,作为示范园区大力发展。
2、做大做强企业。组成物流业机体的细胞是企业,任何时期物流企业都将是大、中、小并存,但发挥主导作用的必将是大企业。特别是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大企业的作用尤为突出、尤为重要。既要重视现有大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又要注重现有物流要素的整合,逐步将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及现有的经营要素融入大企业之中,注重引进外阜的物流大集团、大公司,放眼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引进资力雄厚、管理先进、市场开发能力强、现代化水平高的大公司。
3、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物流企业发展最根本的要素是自身素质,企业素质也决定长春物流产业的未来。要提高员工的知识素质,既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要舍得智力投资,搞好员工的培训,舍得出高资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盟;要增强改革创新的思维,社会的现代化决定了物流企业如果因循守旧,必然停滞不前。企业要注意洞察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方略、经营方式、管理模式,提高应变能力,在改革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要努力推进技术进步,建好网络工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总之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动力、活力、创新力,进而全面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4、发育新业态。大力推行“配送”模式,扩网点、上规模,争取尽快形成一个较完善的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网络物流,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扩大网络物流经营的额度。大力发展三方物流,使大成集团、欧亚集团等相当一部分生产和商贸企业的物流从企业中剥离出来。同时努力探索四方物流的创建。
5、规范物流市场秩序。物流业已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应将规范市场秩序提到相应日程。规范不是管死,而是对恶意竞争、不诚信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更有效地扼制。通过开展评“诚信企业”、“A级企业”等活动宣传先进,通过建立法律、法规、规章等措施,对不良行为进行管束。福建省通过省人大立法形式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条例》,对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发挥了很好作用。可以此为借鉴,通过人大立法,政府规章或协会自律公约等形式,出台一些“规章”,使企业正当经营更有章可循,使惩处不良行为更能有法可依。
6、破解行业发展难题。长春物流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就是“最后一公里”问题。长春是以汽车、农畜产品生产及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基本来自外阜,家电、服装、家具、装修材料等几乎全部来自外地,水果、反季蔬菜80-90%从外阜购进。据统计每天要运进长春市的居民生活用品平均在80万吨左右,往返车辆3.9万以上台次。由于缺乏统一筹划和管理,造成入城车辆杂乱,扰乱了市区交通,影响了城市交通面貌,造成了运力浪费,增大了物流成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物价。有的运输车甚至是拉完农药、运完垃圾就运食品,在运输环节造成食品的不卫生,危及居民的身体健康。可以借鉴北京、上海、沈阳等许多城市的经验,开展“城市货的”,即组建有现代化通讯措施的标准化箱式货车,组建上连生产基地或城边批发市场,下连超市、工厂、大学及居民区,中间配有信息中心、配送中心的一条龙物流体。
7、营造体制和政策环境。物流业面临的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布署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并相继出台了“国八条”、“国九条”,十分有针对性也十分明确地提出:“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要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要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要改进对物流企业管理;要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要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在改善社会环境上做文章。一是把国家文件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政府及税务、土地、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细则,并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防止光听雷声不见雨和雨过地皮干等现象发生。二是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市、县(区)政府财政列出支持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或贷款贴息,用于激励企业进步的奖励等。三是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对企业需要、现代化需要,而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政府或社会组织牵头,动员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去解决,重点组建“物流融资平台”,扩建“信息公用平台”,发展“物流园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