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经贸业重点工作放在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扩大对外贸易,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物流商品批发市场集群等。我市经贸业在受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下,仍然实现了平稳高速增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945.7亿元,同比增长21.5%。
进出口总额:进出口完成87.9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出口16.4亿美元,同比增长9%。
物流业营业额:物流业营业收入643亿元,同比增长19.2%;物流业增加值214亿元,同比增长19.6亿元;物流成本占GDP比率为18.8%。
(二)运行的主要特点
1、消费市场持续旺盛,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1)消费市场活跃。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排序由2007年的第11位,前进到第7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49.1亿元,增长21.7% ;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6.5亿元,增长20.4%。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86.7亿元,同比增长31.5%。
(2)消费价格稳中趋降。全年我市CPI整体走势呈高起点,升降速度快,先扬后抑的态势。从单月价格涨幅看,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幅不断回落,由4月份的峰值8.5%逐步回落到12月份的1%。1-12月份,我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4%。其中消费价格上涨6.3%,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6%。
2、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1)出口稳步提升。在一汽进出口、西门子、锦湖轮胎、大成集团等大企业的拉动下,出口呈现了稳步增长。一汽全年同比增27.5%,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玉米、服装等初级产品下降的缺口。
(2)主导产业出口优势进一步显现。初级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69%,工业制成品出口同比增长15.4%。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较大,分别同比增长21.6%和31.7 %。其中:汽车及汽车底盘出口同比增长26.3%;轮胎出口同比增长25.8%;自动调节仪出口同比增86.6%。
(3)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度拓展外贸领域,使我市对俄罗斯、南美洲和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猛,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5.4%、37.9%和48.4%。另外,墨西哥市场出口同比增长32.2%;安哥拉市场出口同比增长90.8%;印度市场出口同比增长55.7%,新兴市场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3、物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物流行业飞速发展。
(1)物流园区功能相继启动。围绕支柱产业、商贸中心、交通主干道出入口、口岸货物转运枢纽,特别是几大开发区的发展壮大、南部新城的开发建设和改造大铁北进程的加快,推动物流产业向区域聚集,如西南边缘围绕汽车产业聚集的汽车物流基地、北部围绕农产品批发交易形成的储运中心、城市东南部围绕东站和经开形成的生产资料集散地等,大型批发市场经布局调整日益发展扩大,物流配送体系更加完善。目前,我市初具规模已发挥聚集效应的有3大物流园区,即二道综合物流园区、汽车物流园区和铁北物流园区。
(2)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企业物流及相关物流企业已经发展到2065户,其中企业物流742户,占35.9%;物流企业1323户,占64.1%。以现代物流经营理念为运作指导思想的企业初露头角,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业额超亿元。围绕我市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服务的汽车物流是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的重中之重,以长久、陆捷为代表的整车物流企业和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一汽解放仓储中心为代表的供应链物流企业,运用高层次的管理体系,精尖化的技术水准,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在我市发挥着领先带动作用,在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中也具有较高水平。
(3)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货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市铁路里程达375公里,公路通车里程6993.1公里,航空货运航线49条,2008年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07亿吨,同比增长6.2%,公路货物周转量4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6%;航空货邮发运量1.3万吨,同比增长16.5%,货邮吞吐量3.6万吨,同比增长13.2%; 现有口岸2个,保税仓库7个。
(4)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已发展到349处,营业面积达730万平方米;全年市场成交额在302亿元左右,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实现增加值88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8.7%。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市场38个,具有区域性辐射功能的市场21处。基本形成四个市场集聚区,包括:宽城区的农产品和生活用品为主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集群,二道区的生产资料为主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集群,绿园区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和农机交易市场集群,汽车开发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集群。
(5)现代物流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随着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区内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高力北方汽贸城、中床物流、香江集团国际采购中心、东北亚总部基地欧洲石材陶瓷物流仓储、长春内陆港等顺利完工并建成开业;新光复路市场、亚奇物流、汽车拆解市场等9个项目启动建设;重点规划了城市周边20个区域性物流或专业大型批发市场,其中8个正式启动。全年累计投资81亿元,同比增长28.6%。
二、2009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2009年对我市经贸业发展来讲,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促增长的一系列措施。流通领域国家支持的重点放在了粮食仓储设施、粮食现代物流、食用油仓储及物流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农产品冷链物流以及现代物流发展重点工程等六大方面。长春物流业的迅速壮大,四大物流园区、八大物流配送中心、20个大型专业区域性批发市场的发展格局全面拉开,发展优势将逐步显现。但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我国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大。长春的汽车、房地产等行业的下滑,对经贸业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因此要在经济低潮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必须调整指导思想,落实工作重点,细化推进方式,确保经贸业健康发展。
2009年经贸工作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议部署,围绕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中心任务,着力做好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工作,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努力扩大居民消费,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一)工作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确保完成1046亿元,同比增长15%。
进出口总额:进出口确保完成9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出口1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
物流业增加值要确保完成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左右,力争增长17%;物流总成本力争降到18.6%;物流业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搞活流通,扩大消费。
(1)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鼓励大型百货、超市在农村建立分店;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建立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提高流通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2)扩大城市消费。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让城市居民便利消费、放心消费。正确处理扩大消费与可持续消费的关系,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引导社会形成科学消费、循环消费的模式。
(3)继续做好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跟踪监测和分析全市及全省、国家市场发展的状况,研究重要商品的市场总量平衡,引导和调控市场,保证全市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尽快建立和完善生活必需品储备体系。
(4)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鼓励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购和及时快速配货和经营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让利于消费者,促进居民消费。
(5)发展新型消费模式。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商品和服务,促进消费升级。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大力促进节假日消费和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
2、扩大进出口规模,优化进出口结构。
(1)培育壮大进出口骨干企业。认真落实国家陆续出台刺激进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努力保持我市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突出抓好一汽、大成、西门子等骨干企业进出口工作,稳定骨干企业生产;积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抓好“三个一批”即: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坚决关停一批落后企业。
(2)开拓市场,优化结构。加大新兴市场开发力度,进一步开发俄罗斯市场,扩大东盟市场,积极发展中亚、西亚市场,稳定日、韩市场。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积极推进我市机电产品、农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配合省有关部门争取玉米出口。积极加快出口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生物医药出口基地等组织架构,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开展积极有效的出口推动工作。
(3)认清形势,扩大合作。深入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国际市场的新发展、新变化,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调整的有利机遇,积极引导有实力企业到境外收购并购和投资办厂,不断探索国际资本输出的新途径、新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对外投资合作,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继续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完善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和监管体系。
3、发展壮大物流业,提升规模和质量
(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我市物流业发展布局,实施启动一批重大物流枢纽建设工程,重点抓好汽车、二道、铁北等物流园区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和信息交易平台建设,加快长春内陆港二期、东北亚物流枢纽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路路通物流园、东北亚物流采购城等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化物流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推进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建设。依据全市区域性市场主体功能区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搬迁一批、新建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在2008年启动建设20个区域性大型市场的基础上,2009年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滚动推进20个区域性大型市场建设。其中,长春东北亚国际采购中心(二期)、正茂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长春果蔬批发中心、新光复路市场(二期)等4个市场实现开工建设。
(3)全面开展物流统计工作。物流的规模有多大、速度有多快、效益有多高、成本变化有多大,特别是整个物流产业变化是怎么样的趋势,物流产业需哪些政策扶持,都要靠统计数据去度量。为精确地掌握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政府决定,由市物流办、市统计局共同委托市物流协会开展长春市的物流行业统计工作。
(4)开展“诚信物流企业”评选活动。为推动长春市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市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物流市场,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加强企业信用自律,创建良好的物流市场竞争环境,市政府决定在长春市开展“诚信物流企业”评选活动。评选的目的是使物流企业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和良好社会形象,提高物流企业公信力和竞争力,更好的为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和人民生活服务,推动长春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5)加强规划编制和重大问题的研究。根据我市总体规划的调整,结合“改造大铁北”“打造南部新城”“经开北上”的发展战略,修编完善《长春市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长春市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同步推进各物流园区分规划和主要物流行业专项规划的制定,完善布局,统筹发展,做好金融危机对我市物流行业影响的调研和分析工作,找准症结,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政策法规研究,适时制定《物流业发展的扶持意见》,在引导资金、土地使用、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