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改革>经济运行

姜治莹在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谈“转型”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2-10-26 11:34:35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无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建设,所有的一切都是手段,终极目的都是让长春人生活得更幸福!”在23日召开的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市长姜治莹近两个小时的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一个是“幸福长春”,另一个则是“转型”。
  姜治莹说,围绕“幸福长春”推动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是将省市党代会精神具体化,实现“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宏伟蓝图的一条基本脉络。转型成功,就像化蛹成蝶,必须经历痛苦艰难的蜕变,但无论困难多大,我们都不能停步,更不能倒退。我们必须大踏步前进,突破这个关口,推动长春发展产生质变、群众幸福感实现飞跃!
  要把经济转型作为“幸福长春”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向经济转型要增长动力、要发展潜力、要成长空间,推动GDP顺利实现翻番。
  姜治莹指出,在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投资质量,更加注重产业协调性,更加注重生产力布局,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
  ——工业转型,必须在增量扩张的过程中实现,首要任务是做大做强汽车、轨道客车、玉米化工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确立长春在全球实物再生产、经济大循环中的位置和地位。同时,引进新产业、新项目,促进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化。
  工业转型的基本方向是产业集群化。纵向发展,要形成产业链,加工制造环节要向上游研发、下游服务拓展;横向发展,要打造产业群,形成大企业发挥主导带动作用、大批中小企业配套的协作体系。
  工业转型的重要支点是科技成果转化。
  要支持光机所与富士康的合作,积极推进高新人才特区建设,加强北湖科技园等孵化器建设,全力吸引科技人才到长春创业发展。
  工业转型的重要支撑是政府推动。不仅要抓招商、抓布局、抓载体,还要主动解决好工业发展确实需要、单个企业无力承担的共性问题。
  ——农业转型,必须站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立足于“三化”统筹的要求,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步伐。
  “长春的特点就是大工业、大农业,大城市、大农村。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村的重要位置,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姜治莹说,作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农业大市,农业农村是长春转变发展方式的难点所在、空间所在、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推动农业农村转型,一要突破水的制约,推动粮食生产向稳产高产转变。二要突出牧业小区建设,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发展模式转变。三要抓住农业机械化这个龙头,推动农业生产向全程机械化转变。四要积极、稳妥、有序地推动土地向种田大户、经营合作组织集中,推动农业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五要做好资源开发转化、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两项工作,推动县域工作向“三化”统筹转变。
  ——服务业转型,工作一定要有预见性,要积极、主动、自觉地做大做强服务业,实现工业、服务业“双拉动”。
  姜治莹指出,“服务业一定会快速提升并超过工业,替代工业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长春最终将成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这是一个历史性趋势。”在推动服务业转型过程中,要立足服务周边来发展自己;要善于整合各方面资源发展服务业;在布局上,不能过度分散,要相对集聚;在政策上,要重点支持可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
  ——开发区转型,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支持开发区,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开发区转型。
  “开发区的对外开放窗口、平台作用没有变,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实验田性质没有变,率先增长、带动发展的历史使命也还远未完成。”姜治莹强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的外部环境、发展条件、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很多方面需要转变和调整,重点在五个方面,即产业模式要变,城市功能要变,开发经营模式要变,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的方式要变,开发区管委会定位要变。
  要把城市转型作为“幸福长春”建设的保障和依托——必须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既保持城市化的旺盛势头,又要主动预防和消除“城市病”,推动城市成为承载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城市化高潮到来的城市,既可以走向成熟进步,也有滑向失控的可能,并且这个过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姜治莹说,城市一旦定型以后很难再做大的改变,在这样一个进退消长的转折关头,我们必须以审慎的态度来推动城市转型。
  规划控制要强化。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绿地、景观、生态、公共交通、地下管网、轨道交通、快速路体系等每项工程,都要有规划作指导。整个城市包括开发区、城区开发的新区,规划一定要由市里主导,确保建设标准、风格、特色符合统一要求。
  城市规模要控制。对于现有空间要集约利用,要建紧凑型城市,未来城市化的重点要逐步由主城区向县域转移。
  能力建设要加强。水、电、气、热、污水处理、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到“量力而行、积极而为、适度超前”,既保证城市当期运转,又为未来留有余地。
  交通模式要转换。当前城市正经历公共交通向私人交通的转变。在这样的阶段,一方面要抓紧形成快速路体系,打通断头路、卡脖路,形成百万辆汽车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人行道等慢行系统,大建地铁,加强常规公交,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最终实现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的转换。
  城市形象要提升。商业街区、历史街区、夹馅棚户区、街路改造要拿出计划,分片启动,滚动实施。“暖房子”、危旧房屋、老旧散小区改造要基本完成。要增绿量、上精品,留足绿化空间。
  要把社会转型作为“幸福长春”建设的途径和手段——必须积极推动社会转型,全面强化政府促进社会公平的主导作用,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不仅要创造幸福,还要分享幸福,让发展成果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
  姜治莹认为,社会转型要着力推动民生工作转型、社会管理转型和政府工作全面转型三个重点。
  推动民生工作转型,要在坚持既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民生工作进行全面深化、拓展和提升。思路上,要突出强调政府责任。对个性化、选择性的需求要靠市场来满足,上不封顶;对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则由政府来保障,下要保底,确保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获得一定标准之上的社会福利。内容上,要建立涵盖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用公共服务把不同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缩小到合理范围之内。重点上,要突出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府投入,让群众能够享受具有较高质量的均衡教育、大众文化、群众体育。范围上,要关注整个中低收入群体,保障社会的大多数,不仅要有特惠的政策,还要逐步实现普惠,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评价上,要设计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幸福不幸福,群众说了算。
  推动社会管理转型。要继续发挥群众信访接待、市长公开电话、读报读网制度、局长接待日等载体作用,同时,前移工作关口,在源头上做文章,在预防上下功夫。要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只要具备条件的都要争取解决;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也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积累能力争取尽快解决。政府行政行为要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重大决策要搞好调查研究、听证论证。要定期进行社会矛盾排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要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各项安全工作的能力建设,要舍得花钱上装备、建体系、买平安。要全面提高各级干部对群体性事件的重视程度和应对处置能力,做到成熟、理性、从容,有利、有理、有节,坚决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建设“幸福长春”,实现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首先是政府工作要全面转型。要把以人为本的导向牢固树立起来,让群众能够体会到被尊重,真正感到自己是城市的主人。要发挥政府所有部门的作用,实现政府工作全面进步。要推动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开发区、县(市)区能做好的工作,市里要坚决下放;街道要逐步退出经济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社区要做大做强,有事情请群众找社区,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要提高各级干部的施政能力,学会在民主政治框架内、国家法律制度下解决问题,更多地运用协商手段、沟通渠道和工作艺术与民众打交道,要学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水平。


国务院客户端国务院客户端 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政府 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

价格监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