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成本调查简报
第12期(总第35期)
长春市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监测所 2009年7月13日
关于长春市2009年上半年定点饲养户价格情况的调查
近日,长春市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监测所对我市定点饲养调查户的生猪、蛋鸡和肉鸡1—6月份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汇总的饲养户上半年综合情况分析如下:
1.仔畜购进价格:仔猪每公斤平均为20.10元,比上年同期46.00元下降56.30%;蛋鸡雏每只平均为2.05元,比上年同期2.83元下降27.56%;肉鸡雏每只平均为1.74元,比上年同期3.28元下降46.95%。
2.饲料购进价格:生猪精饲料每公斤平均为4.78元,比上年同期5.34元下降10.49%;蛋鸡混合饲料每公斤平均为1.87元,比上年同期1.90元下降1.58%;肉鸡混合饲料每公斤平均为4.09元,比上年同期4.53元下降9.71%。其中:玉米购进价格每公斤平均为1.38元,比上年同期1.29元增长7.00%;麦麸购进价格每公斤平均为1.36元,比上年同期1.40元下降2.86%;豆粕购进价格每公斤平均为3.26元,比上年同期4.13元下降21.07%;米糠购进价格每公斤平均为0.63元,比上年同期0.69元下降8.70%。
3.产品出售价格:生猪每公斤平均为10.40元,比上年同期15.50元下降32.90%;鸡蛋每公斤平均为5.45元,比上年同期5.07元增长7.50%;肉鸡每公斤平均为7.52元,比上年同期8.60元下降12.56%。淘汰鸡出售价格每公斤平均为7.51元,比上年同期7.60元下降1.18%。
以调查的生猪出售价格、玉米购进价格计算猪粮比价,上半年平均为7.5:1,其中1--6月分别为9.4:1,9.2:1,8.1:1,6.6:1,5.9:1,6.7:1。可见,按国家公布的生猪调控目标,我市1—2月猪粮比价高于9:1处于预警区域,3—4月猪粮比价在9:1—6:1之间处于价格正常的绿色区域,5月猪粮比价在6︰1--5.5︰1之间处于价格轻度下跌的蓝色区域,6月猪粮比价恢复到9︰1--6︰1价格正常的绿色区域。
以调查的鸡蛋出售价格、玉米购进价格计算鸡蛋粮比价,上半年平均为4.0:1,其中1--6月分别为4.1:1,4.2:1,4.1:1,4.1:1,3.8:1,3.5:1。
以调查的肉鸡出售价格、玉米购进价格计算肉鸡粮比价,上半年平均为5.5:1,其中1--6月分别为5.7:1,5.8:1,5.9:1,5.4:1,5.0:1,4.9:1。
综上所述,今年上半年生猪、蛋鸡、肉鸡的仔畜购进价格、饲料购进价格、产品出售价格(除鸡蛋价格增长外)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国内外市场价格普遍低迷大趋势影响所致。(上半年每月具体价格情况见附表)
从调查的情况看,虽然上半年市场生猪、蛋鸡、肉鸡的价格和净利润同比均为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农村生猪、蛋鸡、肉鸡的规模发展,但是平均每头生猪100--200元的净利润收入和平均每百只蛋鸡、肉鸡的微利收入,也基本稳定了我市大中规模户的生产,保证了市场猪肉、鸡蛋、肉鸡较充足供应,同时养殖户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农村生猪、蛋鸡、肉鸡养殖经营正趋向小区规模化、产销一体化发展。事实说明,越是规模化、产销一体经营好的养殖大户,规模效益亦较好,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亦越强。
预计进入下半年,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市场产商品价格的提高,仔畜、饲料和人工价格的上涨仍将是影响生猪、蛋鸡、肉鸡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如生猪按平均每头饲养成本1200元,110公斤出栏计算,则生猪保本售价为10.90元/公斤,若售价达到每公斤12.70元,就能保持每头生猪净利润在200元左右。同样,蛋鸡、肉鸡生产经营,只有确保养殖户的利润,才能促进其自觉积极发展再生产,提高养殖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市场猪肉、鸡蛋、肉鸡的供应和价格的稳定,最终促进我市农村畜牧业进入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今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行业标准化的实施,畜牧产业的发展将更加重视饲料与食品质量安全,更加注重畜禽生产与环境安全。畜牧业的发展,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供求的需要,在应对市场饲料价格上涨,消费者对畜禽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的同时,我市畜牧产业生产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保障畜牧生产健康发展为重心,以提高养殖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培植养殖大户,发展牧业小区,增加生产科技含量,增强畜牧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健全、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积极促进地方特色畜牧产业的优势发展。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建设,推进养殖方式由数量型、耗粮型向质量型、节粮型的产业化经营发展转变。建设发展安全高效的生态养殖小区,是今后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符合畜禽生产安全和环保的要求,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二、加强畜禽疾病防控机制和重大疫病监测、预警机制,加大对畜禽生产、运输、加工、储存、销售各环节的卫生监督力度,严把畜禽产品质量关,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减少疫病对畜牧产业造成的损失,保护当地畜牧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速我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进程,积极普及畜牧标准化科技知识,加强畜牧技术指导培训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在畜禽引进、规范养殖、医疗防疫、加工销售方面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村养殖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