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2年对外经济发展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实际利用外资取得了新成效。全市完成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3亿美元(属地统计),同比增长23.9%;占全省利用外资的42%;合同外资额4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119个,完成超千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22个。
国内招商引资再创新佳绩。全市完成国内招商引资金额124.5亿元人民币,增长16.5%;提前一个月并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引资项目达504项;完成内资大项目34个。
进出口贸易再现历史性双突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8.8亿美元,增长22.2%。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7.9%。居全省首位。其中,进口完成16.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出口完成12.6亿美元,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完成计划目标的132.3%,比上年同期增长30.%,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第4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全市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额完成3.9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7亿美元;外派劳务完成1.3万人次,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境外办企业2户。全年接待境外游客7.5万人次,创汇收入0.4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30.2%。
(二)主要特点
一是利用外资对主导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我市继续把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等作为吸引外资和内资的重点。通过合资、合作,引进了一批具有较强发展后劲和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富奥江森、海拉车灯等一批项目达到了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配套的规模,技术、产品的研发实现了与国际市场同步,一些国内企业也协同外商一起到我市投资,对加快我市汽车工业基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2002年底,全市累计审批外商投资企业总数达到3015家(其中港、澳资企业600多家),完成投资超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52个。已有28户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大跨国公司在长投资,如美国通用等知名企业相继投资我市主导产业,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主导产业不断得到壮大和发展。
二是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在长外企增资扩股明显增大。2002年以来,我市仅接待来自日本、台湾、韩国、美国等代表团就达数十个,对汽车零部件、医药、农产品加工、高科技等项目进行考察、洽谈,已落户我市的外资企业明显增大了再投资。2002年,西门子、惠松光学、凯尔海斯等20户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再投资,增资扩股金额近7000万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的11.2%,成为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
三是企业融资上市成为利用外资的新途径,并呈强劲势头。2002年长春达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又在香港挂牌上市,并融资5100万港币。吉林华软也将在香港上市,预计可融资1亿港元。此外,长春龙洋、长春迪瑞、吉林天药、长春金赛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拟在香港融资上市,前期工作正在运作之中,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四是利用国外资金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为多渠道利用外资,以缓解项目资金不足,我市积极争取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2002年,国家计委把下列项目纳入利用国外贷款规划:我市五家医院项目利用以色列政府贷款945万美元;君子兰集团PE管道项目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475万美元;长春市北郊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长春市水质净化系统工程、长春市南部城区给水及污水排放工程、长春市双阳区给水工程4个项目利用亚行贷款6600万美元。
五是会展活动成为扩大国内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围绕长春的地方特点和产业优势,我市先后举办了电影节、冰雪节、汽博会、农博会、教育展等会展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经济交流活动,搞活了人气,提升了长春知名度,扩大了我市对外经济、技术、文化、旅游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举办汽博会、农博会期间,签约项目60个,吸引内外资近70亿元人民币,部分外资已到位。2002年我市组织的对外赴日、赴台、赴韩、赴港等招商,签约、洽谈项目达120多个;组织对内赴温洲和宁波招商,签约项目39个,项目投资贸易总额24亿元人民币;拟利用域外资金16.3亿元人民币。组织参加了青洽会、乌洽会、夏洽会,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开展对外经济交流活动,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2002年,接待境外游客7.5万人次,创汇收入0.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和30.2%。开发区成为我市吸引外资的集聚地。经济、高新、净月三个开发区引进外资4.6亿美元,占全市引资的74.4%;引进内资54.5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引资的43.8%。
六是积极开拓国际多元化市场,对外贸易领域取得实效。2002年,我市由于加大了对多元化市场的开发力度,使外贸出口国家和地区迅速上升到142个;出口品种达到1300多个。主要商品玉米、服装、冻鸡、汽车和汽车底盘、干豆、塑料制品和电线电缆等出口都超过了千万美元。对俄罗斯和东盟市场出口呈现迅猛的发展趋势。对俄罗斯出口达到1181万美元,对马来西亚出口达到17953万美元,对印度尼西亚出口达到898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2%、68.1%、152.1%。全市经济外向度有明显提高,外贸进出口总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20.7%,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个百分点。
七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我市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已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计划指标的135%;营业额、派出劳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1%、79%。2002年,我市在县域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和境外办企业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农安三胜玉、德惠万宝、榆树延河等外派劳务基地已运营并都分别派出了建筑、农业、渔业等劳务人员。2002年,我市共运作5户境外办企业项目。其中,市北林实业公司在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建木材加工厂项目和市康达股份公司在圣彼得堡建医疗器械项目已获外经贸部批准,其它项目正在组织落实。目前,我市已有17户企业走出国门,分别在韩国、日本、土耳其、俄罗斯、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11个国家设立境外企业20家。涉及森林采伐和木制品加工、制药业、汽车组装、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等行业和领域。为培育和壮大我市跨国经营企业奠定了基础。
八是软硬环境建设不断得到改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水平,我市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2002年,我市轻轨已启用,城市供水、排水、供电、供热项目,以及龙家堡国际机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我市与国际友好城市的交往进一步密切。2002年3月与日本仙台开通了定期航班,与南非纳尔斯普鲁特市签署了缔结友好合作城市协议,实现了同非洲官方交往零的突破,同欧盟以及伊朗、科威特等十几个国家的政府或城市进行了广泛的联系,拓展了友好交往渠道。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了抓好软环境建设。积极帮助在长外资企业协调工作;解决纠纷;采取省、市合署一次性年检为外企提供服务;成立长春市政务中心,通过对建筑审批、企业市场准入和企业改革三个方面实施“一站式”办公等举措,使外商投资企业感到满意,为我市吸引外资与国际接轨创造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三)主要问题
我市对外经贸由于受起步晚、基础弱以及内外环境与因素的限制,与先进地区和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1、投资环境改善力度仍不能完全适应吸引外资投资的需要。我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欠帐,城区环境、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尚不尽如人意;外资投资服务体系不完善,根本改善投资环境的难度仍较大。
2、招商引资的领域较窄、利用方式较单一,规模较小,区域间不平衡。除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非国有经济发展较慢、国有企业包袱过重、政策方面约束等因素外,部门、企业开放意识、思想解放程度还有待提高,涉外管理、法律服务人才缺乏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3、外经贸规模较小,全市整体对外大开放格局尚未有效形成。2002年,我市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例达到1.14%,而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例仅为0.4%,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承建国际大中型工程的能力较低,走出去的水平还不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在扩大外贸出口上的主导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县域外贸出口十分薄弱,自营出口几乎处于空白,稳定的出口基地和具备一定规模的出口产品尚未形成。
4、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虽然是我市调整结构、扩大出口的希望所在,但目前,我市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创汇优势上还有较大差距。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市对外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二、2003年工作
(一)主要思路及目标
2003年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年份,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为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积极构筑以开发区为先导、县(市)区联动、各部门共同配合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外经贸格局。继续坚持“三条线”,打好“三张牌”。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坚持集中开发内环、扩大周边,逐步外延拓展新市场的方式,扎实培育外经贸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加大实施对外经贸“三项原则”、“四大战略”,顺应全球市场需求,加快推进外经贸结构调整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多元化,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开创“三外”工作新局面。
按照这一思路,2003年对外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实际利用外资计划完成7.5亿美元(属地统计),同比增长21%(其中:经济3.2亿、高新1.8亿、净月0.8亿、10县(市)区共1.7亿)。实际利用内资1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9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达到15.9亿美元;出口总额(粮食出口政策不变)达到13.1亿美元。
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计划完成2.9亿美元;营业额完成1.8亿美元;外派劳务1.4万人次,均比上年计划增长10%。
(二)重点工作
1、抓好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设计、策划、包装,加大整体宣传和推介长春力度,提高长春在国内外知名度。招商引资工作要加大力度,再上新水平,实现新突破。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原则;坚持外资与内资并举原则;坚持外资与外智同步原则。选准招商引资工作切入点,实现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在继续打好大中华牌、欧美日韩牌、国内发达地区牌的同时,利用好“亚冬会牌”。外资要把日、韩、台等几条线,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力争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国际大企业、大集团、大商社;组织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大众、丰田配套体系内企业开展对接招商,特别是要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优秀的专门人才。内资要与温州、宁波等结对子,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重点是引来一些实力强、素质好的民营企业,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组织各种灵活务实的招商活动,以开发区各类园区为载体开展园区招商,配套引进资本、技术管理、品牌和销售渠道,五个开发区要引进超千万美元大项目32个。积极推进商业、金融、旅游、保险等多领域利用内外资。加大吸引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力争吸引外资盘活国有资产,积极拓展外资对已剥离出无效资产和人员的国有企业实施跨国并购、产业投资基金、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吸引内外资。继续抓好利用外资、内资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2、加快运作外资企业上市,拓展融资新渠道。伴随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在境内A、B股上市将进一步降低门槛。要积极运作抓紧抓好企业融资上市工作,争取吉林华软、长春龙洋、长春迪瑞、吉林天药、长春金赛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尽快上市,扩大企业上市融资规模,争取在香港打出长春板块。
3、抓好利用国外资金工作,“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一是抓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作,根据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对象、条件,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要求,规划、推荐一批项目,以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如环保、轻轨二期、集中供热、供水、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做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根据“十五”利用外资规划,重点做好文教、卫生等公益事业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工作。
4、加力实施发展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扎实培育外经贸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一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巩固传统市场,进一步拓展欧美市场,加大力度开拓“内环”市场。将周边国家(地区)市场划分为日、韩、台,俄罗斯,东盟三个板块。对日、韩、台板块,以招商引资为先导,实行“三外”联动,并向香港、朝鲜辐射;对俄罗斯板块,以外经为先导,扩大经贸合作领域,进而向独联体及东欧、西欧渗透、伸延;对东盟板块,以贸易为先导,通过对越南、柬埔寨、缅甸市场的深度开发,带动东盟十国市场的整体扩展。二是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扩大汽车零部件、光电子、生物与医药、玉米深加工、新材料等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要进一步加大开拓力度,使之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出口拳头产品。三是实施以质取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我市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加紧引导、鼓励我市重点出口产品进行国际标准认证、商标注册工作。要从源头把好出口产品质量关,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尤其是安全、环保标准认证,取得国际市场通行证。加强研究破除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以规避风险,提高我市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公信力,促进我市对外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要采取国际合作、科技交流、利用外资和技术设备进口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增强国际市场出口竞争力。力争形成稳定的出口贸易和新的增长点。同时注重引导企业增强双向开放意识,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名牌产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走出去”,带动设备、技术、原材料出口。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对外工程承包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外经实力。同时,要依托我市县区各自优势,加紧园区建设,培育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基地、劳务输出地,通过招商引资,使三外联动,形成合力。
5、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的水平。努力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体制和科技创新环境、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优质的政府行政环境、优越的人文环境及完善的法制环境。加快形成新的投资环境综合竞争优势。因此,我市要继续把改善投资软硬环境作为利用外资的战略重点,切实抓实抓出成效。
(三)措施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长春在国内外知名度。全市各招商部门要积极配合招商企业,紧密结合实际,依据“十五”发展大项目,抓住中国入世、申奥成功,特别是长春亚冬会申办成功机遇,策划、设计推出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及食品、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城市基础设施、物流设施、旅游等一批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重点招商引资建设项目,由计委牵头组织筛选,并按照国际惯例对新项目进行设计包装,同时编制重点招商项目宣传光碟。宣传部门要做好配合,更好地展示和宣传长春,把长春推向世界,提高长春在国内外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强外商来长投资信心。
2、积极吸引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要利用好国家关于外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做好外资参与不良资产重组和处置工作。对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按照商业运作方式进行项目包装,加大吸引外资企业对已剥离无效资产和人员的国有企业实施并购。力争吸引外资盘活国有资产。
3、抓住会展活动契机,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招商。以国际会议、展会为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招商。2003年我市将举办第三届汽博会、农博会、电影节、冰雪节、教育展等大型会展活动,国际交流合作的空间更为广阔,要以这些活动及长春筹备亚冬会为契机,推介我市招商项目和优势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有效地推动我市商贸、教育、文化、科技、旅游、体育等对外交流合作。
4、积极运用网络方式招商引资,拓展国内外市场。要进一步加大网上招商力度,开辟和拓宽现代化的引资途径,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益和效率。采取网上谈判、运用电子贸易等高效快捷方式,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使长春的产品更便捷地打入国际市场,进一步提高国际化交往水平,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新领域。
5、扩大就业门路,提高就业水平,发展劳务经济。尽快筹建长春市对外劳务培训中心。充分利用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训更多的技术农民和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走出去”,积极到境外承包工程、办企业、开展劳务合作,进一步加大开拓劳务合作市场的力度,多渠道安置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