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旅游局在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本身就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他们一致认为,吉林省旅游资源结构性好,差异化明显,开发潜力大。要尽好尽快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意开发型转变,从行业管理型向产业发展型转变,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单纯评价型向综合评价型转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向旅游大省的目标迈进。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这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改变着旅游部门上下全体人员的发展理念。新理念激发新活力,新活力引动新举措。
以国际化理念,提升规划定位。他们站在长吉图发展、东北振兴、东北亚合作乃至全球一体化的高度,着眼于省委、省政府产业的总体布局,着眼于吉林省旅游资源的自然禀赋条件,着眼于现代旅游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科学修编《吉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提出要重点打造5个特色旅游带:一是“长吉长”(长春、吉林、长白山)冰雪旅游带;二是沿鸭绿江、图们江(通化、白山、长白山、延边)边境旅游带;三是“延龙图”(延吉、龙井、图们)民族风情旅游带;四是西部(松原、白城)原生态旅游带;五是环长春、四平、辽源乡村旅游带。
创新理念,构建立体营销体系。按照“无时无刻、无孔不入”和“分季节、分产品”的市场推广新理念,通过“四个途径”,拓展旅游营销的覆盖面和信息到达率。一是广告营销:在央视等强势媒体的重要时段、黄金栏目,在主要客源地的机场、高速公路以及公共场所等,用长期合作方式做硬广告。二是渠道营销:有效利用手机短信、银行卡、机票、航空读物、楼宇广告、旅游服务热线等新业态,开展营销。三是事件营销:积极筹划开展吉林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形象(LOGO)标志征集活动,充分利用会议、会展、节庆、赛事及影视剧拍摄等重大活动营销。四是联盟营销:通过携手国内知名网络媒体,联合大型企业,创建区位一体化和资源互补性强的利益共同体,联合营销。
强化市场理念,加速项目开发。按照“根据规划谋项目,依靠市场引资金”的思路,着重在做好项目谋划、项目招商、项目服务和项目营销上下功夫。根据精品线路的功能组合要求,以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为示范,谋划和包装一批亿元以上的旅游大项目。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组织旅游项目专题招商,积极吸纳国内外战略伙伴投资我省旅游业。项目落地后,及时跟进,搞好协调服务。
项目建成后,加大对项目的营销力度,招引国内外一流的管理和人才,提高项目管理运营水平。
强化融合理念,提升品牌内涵。注重把悠久历史、宗教文化、民族风情融入到旅游产品中,重点打造《吉林乌喇》、《塞外江南集安行》、《查干湖》以及延边朝鲜族歌舞等品牌,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利用我省冬夏季节优势,推出高山滑雪、森林徒步、水上漂流、环湖赛事等,推进旅游与运动融合;依托汽车、化工、客车、发电等产业特点和现代农业优势,打造工业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产品,推进旅游与产业融合;组织旅游者回归自然,亲近生态,使休闲养生旅游成为时尚健康产品,推进旅游与养生融合。
树立“良好秩序也是秀美风光”的观念,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公路沿线、重点旅游城市、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厕所、标识、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旅游条件。运用数字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重点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效率,提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深化改革,构建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协调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金融扶持、准入门槛、旅游用地、商品开发、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出台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