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改革>扶贫攻坚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初见成效任务艰巨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05-08-22 15:00:23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8月25日,第22届省会城市发改委主任联席会议在长春召开,会上,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彭会军副司长对两年多来东北振兴情况及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总结,他提到,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已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1、中央各项政策逐步落实,政策效应凸显。
八个行业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减免表外欠息和核销呆坏账工作、中央财政对东北三省农村税费改革给予转移支付、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对东北振兴给予了政策性贷款支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有效实施,切实减轻了国有企业的负担,增添了老工业基地的活力,为建立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条件。
2、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的局面有所改变,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改组改造大幅度增加,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3、商品粮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得到加强。
全面免征农业税、良种补贴、扶贫开发等政策以及国家加大对东北地区粮食主产区公路建设和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东北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加大了东北地区大型灌区配套建设和城乡供水安全工程的投入。
4、对外开放步伐加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较好。
东北三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软环境。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会议和展会,积极宣传振兴东北政策,切实加强了招商引资工作,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大力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
5、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
一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先期启动的阜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以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接续替代产业的态势已基本形成。2005年,国务院批准把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范围扩大到大庆、伊春、辽源等石油、林业、煤炭类型城市,试点工作已全面有序展开。二是采取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的方式,东北三省加快推进了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成片棚户区改造。
6、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
在中央政策支持下,三省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障并轨工作,辽吉黑三省已并轨人数分别达到190万、96万和165万;逐年提高做实养老金个人帐户水平,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三省坚持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推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工作来抓,落实政府促进就业主体责任,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针对"4050"等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
7、东北地区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势头。
2006年上半年,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7800亿元,同比增长12.2%。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700亿元,同比增长17.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78亿元,同比增长42%,高于全国同期水平10.8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6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全国水平0.6个百分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东北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影响长远发展、决定振兴成败的根本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实现《若干意见》提出的把老工业基地建成"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的目标还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任重道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东北地区经济在全国的比重仍在下降,二是巨额不良资产严重制约东北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任务艰巨,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五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很大。
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深刻认识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思想,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做到支持力度不减,确保政策措施到位,努力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务院客户端国务院客户端 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政府 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

价格监测

关闭